征管深改一年,领跑者广州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市国税局、地税局局长联合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金羊网记者 严丽梅
2015年10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拉开了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大幕。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又一次,广州担当起深改领跑者的重任,全面推进了《方案》中关于联合办税、电子税务局建设、风险管理、拓展“银税互动”、大企业税收管理、税务稽查改革和深度参与国际税收合作等7大专项改革试点及62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征管深改一年,“广州样本”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近日,广州市国税局局长杨伟文和广州市地税局局长揭晔首次联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透露出的种种信息表明,征管深改一年,“广州样本”给纳税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减轻企业税负、优化产业结构”
前9月减免税510亿助推供给侧改革
“广州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助力供给侧改革行动计划,严格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减轻企业税负、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广州今年1-9月已办理各类减免税510亿元。”杨伟文告诉记者。
同时,广州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税收政策,通过税银互动、税保合作等方式,联合金融机构向纳税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揭晔介绍:“目前我们已累计为2115户纳税人提供融资授信额度41.25亿元,实际贷款25.95亿元,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而营改增不仅是深化财税改革的“重头戏”,也是我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器。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从2012年开始实施营改增试点,前期经过4次试点行业扩围,全市共有21万户纳税人纳入试点,累计为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287亿元,减负面达98%。今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涵盖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4个行业,涉及全市26万户纳税人,占全省总户数约三分之一。
杨伟文表示,半年来,随着营改增税制转换的平稳过渡和落地生效,营改增在广州经历了从“硬骨头”到“真实惠”的转变。以和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为例,近九成小规模纳税人因税率从营业税时的5%降至改革后的3%,税负水平大幅下降。
在社会普遍关注的二手房交易和自然人房屋出租业务方面,“‘三不变一降低’(即征收机关、征收场所和征收流程不变,税负有所降低) 措施确保了营改增后的征税衔接,最大程度便利了广大市民。”揭晔说。
据统计,5月份以来,全市办理二手房交易和自然人房屋出租16万宗,共为纳税人减负超过9000万元,减负率达到48%。
“足不出户,轻松办税”
减负提效“改”出纳税人获得感
此次深改,是1994年以来我国最为深刻的一次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解决妨碍我国税收事业发展的突出和深层次问题,以消除纳税人的“痛点”。
因此,改革能否让纳税人有更充分的获得感,不仅是衡量改革得失的重要标尺,也是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广州税务部门在涉及纳税人办税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均打出了减负、提效的“组合拳”。
从“进一家门,办两家事”,到“一窗通办,全城通办”,广州先行先试,有效地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排队难等问题。
“现在拿一个号、排一次队、提供一份材料就能办完国税、地税两家事。国地税联合办税使纳税人平均等候时间压缩了20%。”杨伟文告诉记者。
来自税务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全市共建有79个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设置了520个“一窗通办”窗口,形成了“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即时办结”的高效服务。
率先建立的全功能电子税务局,更是将广州税务“互联网+”融入征管改革,促使国地税合作从“线下”走到“线上”的重要举措。
揭晔介绍:“电子税务局打破了国地税网上办税的界限,实体办税服务厅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现在都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
据了解,电子税务局全部建成后,国税352项、地税480项业务功能和118项国地税融合事项均可在网上办理,真正做到“足不出户,轻松办税”。
不仅如此,广州税务部门还严格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向社会公开税务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原有的87项行政审批事项,目前仅保留6项,大大减轻了纳税人的办税负担。现在,在广州,企业仅用3个工作日就能拿到“五证合一”的营业执照,而以前,一份材料需复印多套,往返多个部门,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才能办结。
“统筹落实,协调解决”
创新模式为政务服务“换挡提速”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在广州,落实税收征管体制深改方案的措施包括一个总体方案和一系列配套制度,7个专项改革试点、62项改革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也一目了然。目前,广州已全面推开上述7个专项改革试点和62项改革任务。
“征管体制改革得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写进了2016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专门发文推进深改工作,明确由市领导牵头、15个单位组成联席会议机制,统筹落实改革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广州市国税局局长杨伟文介绍,把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融入到广州改革的“大盘子”中,创新以税资政模式,共同推动综合治税,这在广州深改过程中已明确形成共识。
一年来,在改革中,广州税务机关积极创新推动地方政府构建多部门协作的服务模式,提升综合治税能力。
“创新是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综合治税的有效方式。”广州市地税局局长揭晔表示。
据介绍,广州市国税局、地税局在探索推出联合税务稽查、税收“实名制”、“e+智慧税务”体验区等一批具有影响力、辐射力和示范效应的广州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资源的有机整合。
统计数据显示,广州税务部门通过综合治税平台对工商、质监、国土、供电等28个政府部门的信息进行联合采集、共同应用,今年以来累计向各单位提供了68个主题1879.68万条数据,获取相关单位128个主题979.89万条数据。
同时,广州税务部门还携手外管、边防和检验检疫等部门共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模式,会同海关、人民银行推行“无纸化”退税退库新模式,为政务服务实现“换挡提速”。
“人员互派,证据互认”
稽查改革“广州模式”消“痛点”
在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领域,稽查合作的“广州模式”让广州税务部门的稽查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过去,一家企业两家查,是困扰企业的‘痛点’问题之一。现在,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揭晔表示。
2016年,按照中央深改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要求,广州国地税稽查部门直指“痛点”、“堵点”,接连推出“五个率先”,即率先设立税警联合执法办公室和国地税联合稽查办公室、率先制定联合稽查规范、率先试水“人员互派”、率先推行“证据互认”、率先构建联合指挥“云平台”,使稽查改革呈领跑势头。
今年5月,广州市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公安部门,率先挂牌成立了广州市公安局派驻国地税联络机制办公室和广州市国地税联合稽查办公室。今年以来,广州国地税联合查办案件达到423宗,查补税款12.28亿元。
“在案件查办中,国地税双方实行资源共享的联合办案模式,人力组合‘一方缺,一方补’。”杨伟文告诉记者,仅在国税主导的“打骗打虚”专项行动中,地税就累计提供支援200余人次。
广州国地税双方还借鉴司法部门的做法,率先建立稽查证据互认制度,就同一税收违法行为取证时,一方可直接复制、转换另一方取得的证据资料。今年广州国地税稽查部门互认证据超过50万页,为双方节省三分之一以上的调查取证工作量。
搭建稽查执法“云平台”,实现了对一线执法的远程指挥、证据传输、后台数据支持、多点调度配合和全程监控。今年以来,双方联手查办了涉案金额9亿元的“7·03××药业”案、涉案金额18.7亿元的虚开发票案、“×孚集团”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有效维护了广州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