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酒家的员工在企业停业后前来等候遣散安排,并且话别。 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摄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邓毅富 陈海生 谢源源 罗汉章 方阳麟
专家、市民为陷入困境的老企业“把脉”,直言创新比税收保护政策更重要
近段时间,一些广州老字号传出的消息让市民深感忧虑,其中最让街坊揪心的消息是,广州状元坊最后一家戏服厂因拖欠租金约30万元被起诉或将关门,以及大同酒家“暂时”停业。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广州老字号”认定的企业118家,其中三成属于维持性经营或遇到了困难。
广州老字号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它们该何去何从、路在何方?新快报记者近日巡城发现,广州老字号过去都有“威水史”,如今备受市场冲击,优势不再。至于未来,绝大多数老字号都在呼吁政府部门伸出援手,但专家称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困境 不少老字号失去原有优势面临挑战
“广州老字号”,一个文化韵味厚重的词。
2000年,广州市政府展开首批老字号认定工作,共27家老字号上榜;2010年,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宣布重新启动中止了10年的广州老字号认定工作,3年内超额完成认定百家广州老字号的目标。入选广州老字号门槛并不低,评比标准中,仅“商号、商标或品牌创立达50年或以上”一项,就足以将大多数街坊熟悉的“坊间老字号”拒之门外。
据广州市老字号协会介绍,目前广州市有“广州老字号”认定的企业118家,其中约65%属于国有或者国有控股,接近30%属于民营企业,剩下约5%则涵盖了集体所有制、合伙、合资经营等形式的企业。协会不定期对这一百多家老字号进行了解调研,发现其中有近30%老字号经营成绩比较优秀,30%的老字号则属于维持性经营或遇到了困难。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老字号企业在创业初期主要是依托地缘优势及其产品、服务和经营特色发展起来的,零售、餐饮、住宿业的老字号多数集中在传统商业中心的繁华路段。可惜在上世纪90年代后,这些老店因为经营体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铺租成本太高或市政拆迁等原因逐渐消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城区改造、地铁拆迁、侨房私房退还等原因,相当一部分老字号被迫迁离原来的经营场地,由于失去了原有的地缘、人缘优势,有的企业不得不停业关门,有的经营一落千丈,举步维艰。
另外,广州的老字号大多经历了家族所有-公私合营-国家(集体)所有等多种体制转换,当前又面临市场经济下转型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还有来自于外界的商标抢注、侵权、不正当竞争、拆迁等重重困难,许多老字号独力难支。
走访 同在一条街 老字号发展两极分化
由于广州老字号散落在全市各个地方,各自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影响力也有限。为振兴广州老字号,政府部门在近年来加大扶持力度,各区陆续开展了“老字号一条街”的建设,将其打造成为融汇文化观光、旅游购物、休闲消费、经贸洽谈等元素的特色商业街。但发展至今,这些“老字号一条街”的发展情况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有的人气仍然很旺,有的则已显得冷清。
12月9日中午,新快报记者来到荔湾区上下九地区,走访了广州酒家、陶陶居、莲香楼等老字号饮食企业,看到它们全都人气火爆,前来帮衬的多是中老年人,以“饮茶”为主。在位于上下九文昌南路的广州酒家总店,记者看到一楼大厅有10多人排队等号。家住海珠区的刘阿姨和女儿一起排队,她告诉记者,经常光顾广州酒家海珠区分店,当天她们到荔湾上下九逛街,顺便来总店吃饭。“老字号出品有保障,帮衬了几十年了,这里生意一直这么旺。”刘阿姨说。
在荔湾区龙津东路的荣华楼,是广州现存少数百岁老茶楼之一,在这里还保留着粤剧表演,充满着浓浓西关味。中午时分,新快报记者在该茶楼看到,这里座无虚席,食客多是老街坊。街坊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帮衬荣华楼已经几十年了,年少时她和父母一起到荣华楼饮茶,最喜欢烧卖、布拉肠,当时价格便宜,一碟肠粉只需1角多,喜欢吃什么自己去拿,付账时服务员数碟子计费。“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装修比以前漂亮,茶点也更精致,不过价格还是比较亲民,因此会经常和家人来这里聚会。”李女士说。
位于越秀区北京路北段的广州老字号一条街目前有16家老字号企业进驻。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这里,正在“皇上皇”吃快餐的张先生说,这里的出品不错,尤其是招牌腊味三宝煲仔饭。一位经理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的“品尝体验店”,一楼卖腊味,然后搭了一个开放式的阁楼做小餐厅,生意挺旺的。有一些食客在餐厅用餐完毕就到楼下买试吃过觉得不错的腊味。
此外,在同一条街上的太平馆西餐厅生意也很火爆。该餐厅是上世纪20年代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结婚宴客的地方,还有老照片为证。
不过,除此之外的其他老字号则比较淡静,顾客并不多,生意一般。
重生 广州老字号“触网” 开设淘宝旗舰店
新兴的连锁企业开了一家又一家,广州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难道老字号真的很难做下去?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有的老字号企业借力政府,瞄准市场不断创新,正在实现凤凰涅槃。
新快报记者跟踪大三元酒家的复建计划已经多年,早在2012年9月25日,越秀区在长堤大马路举办了广州民间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建设的奠基仪式,这是越秀区重大项目建设之一,将在大三元酒家原址重建一幢6层(局部5层)大楼,总建筑面积达8769平方米。首层为金融街综合服务大厅,二层、三层为金融街配套服务区、四层至六层为大三元酒家用房,建成后将再现老字号大三元酒家的历史风貌。
越秀区有关部门表示,大三元酒家复建工程预计明年年底正式完工。经过装修后,大三元酒家将恢复正常营业。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如同大三元酒家一样,许多老字号都亟需政府出手“相助”,植根于饮食业老字号的云峰艺术团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让表演更加规范,希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云峰艺术团团长嘉华说。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字号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扶持,更少不了创新。在当今电商迅猛发展的时代,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广州不少老字号企业加上了网络营销的大军,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空间,赢得了年轻网民的青睐。
比如,皇上皇于2012年3月开设了第一家淘宝旗舰店,其后,宝生园、清心堂、鹰金钱等开展电子商务,通过散装、特价、团购等多元销售方式和服务吸引外地消费者,同时推出系列网店上独有的商品,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此外,广州酒家、宝生园、采芝林等老字号企业则实现了集团化运作、连锁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广州酒家、宝生园等老字号企业还积极为上市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