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面对面 市卫计委主任 唐小平
看病费用 有升有降
文/金羊网记者 刘云 图/金羊网记者 林桂炎
广州公立医院改革在即,什么范围的医院将会纳入?医改后,百姓看病费用会增加吗?全面二孩政策后,儿科医生是不是加大了需求量?昨日,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唐小平接受记者采访,回答了代表们所关心的问题。
公立医院改革很快推行 “增负”不明显
2017年广州市公立医院将会怎么改革?范围多大?面对代表和媒体关注的话题,唐小平做出了回应。
唐小平表示,广州市公立医院的改革方案已经拟定,正在走相应审批程序,等待出台。就方案而言,2017年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管哪一级医院均同时推进,高校、省部和市属医院同步推进。因为如果不同步,百姓就医就会出现不方便。
此次医改将实施“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机制,通过医改将一些较高看病费用改到合理的范围。唐小平介绍,通过医药联动,可以统一招标、采购,让药品价格下降。药品加成取消及大型检查降价后,门诊、住院费用不是一定下降,因价格有升有降,技术性及服务性收费可能会调升,具体要看某个病及其使用药物及技术服务的构成。医改重要一点是通过增加投入及调整医保支付方式,保证百姓负担不明显增加。
广州儿科医生缺口在400至800人之间
从2013年11月推行“单独两孩”政策,再到“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两次人口政策调整,给广州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由此带来的广州儿科医生的缺口会不会也大了呢?
“广州情况还好。”唐小平说,广州每千名0—14岁儿童匹配的儿科医生比例为1.1%,比全国0.53%的百分比要高,总体来说,广州儿科医生的缺口在400-800人。
唐小平还透露,为应对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提高产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增强重症孕产妇和儿童救治能力、实施母婴安康行动控制和降低“两率”、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就医等方面化解供需矛盾,从2017至2021年五年间,广州市区两级每年将投入近1亿元,保障儿科人员待遇,促进儿科建设发展;设置24所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12所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市的救治网络;通过“广州妇幼保健”微信公布全市产科空床情况,引导孕产妇合理选择助产机构。
集约式挂号平台一周可放60万号源
为了确保公共卫生资源,2016年消灭各大医院“黄牛”的行动可谓一直不断。近期,有媒体反映,广州某三甲医院门前“黄牛”漏夜排队,一单就赚500元。那么,针对民众最为关注的号源问题,广州有何举措呢?
唐小平主任表示,广州市“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正不断完善。在已建立的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全市目前有56家大型医院、11个区134个基层医疗机构和全部市属公共卫生机构已接入平台;平台联网医院全面启用广州市统一诊疗卡;广州市统一预约挂号系统、 “广州健康通”微信服务号、手机应用APP等可为市民提供电话、互联网、手机终端等多渠道预约挂号和支付服务;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在全市151家助产机构启用。此举占整个市区两级医院挂号量的40%-60%。
依靠集约式挂号平台反映的大数据,一个星期可以放出60万个号源。每个月过完上旬或半月时,著名医院的专家号基本预约完毕,而其他医生的许多号却没有人挂。对此,唐小平分析,因为在“互联网+”的公共平台上,医院面对的受众更广,不仅有市内居民,也有市外群众,难免出现“专家号一号难求”的局面,广州市卫计委将采取措施,引导分诊,在“保基层强机制”的思维下,借深化医改的契机来解决。“在打击黄牛方面,我们也和公安部门组织了几次大的行动,在号源和监管方面有一些措施,如采取一人一号的实名制等,加大了打击力度”。
制图/李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