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醉酒致死 三名酒友被判需担责
金羊网 2017-01-26 06:30:10

金羊网讯记者 董柳 通讯员 刘娅 无酒不成席,但春节期间,喝酒得“悠着点儿”,别摊上了事儿。

在广州市白云区法院判决的一宗案件里,5人春节期间相约同学聚会,大排档喝完后,一人离开,其余4人又去酒吧喝,酒吧喝完后,其中3人回到宿舍,两人在宿舍继续喝,但是——一人喝死了!法院判决其中3人共要赔偿20多万元。

广东多地法院作出的判决显示,喝酒喝出“事儿”后,酒局的组织者、劝酒者、邀请者、参与者、酒后的同行者都有可能被判决担责并赔偿。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里,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时,别忘了酒桌上的风险。

连喝三场出人命,谁担责?

阿娟、小美和阿耀(均为化名)是同学,2013年春节期间相约在大排档聚会,参加的还有小杨和阿雄(均为化名)。大家许久未见,其乐融融,席间喝了3瓶啤酒。大约吃到晚上12点多,小美先走了,并发短信给阿娟,让她注意安全,阿娟也回短信让小美照顾好自己。

饭后,阿娟、阿耀、小杨和阿雄等人又去了附近的酒吧喝酒,用抽牌的方式喝酒,同行的人又喝了一打啤酒。

凌晨1点多,阿娟、小杨和阿雄三人离开酒吧到路边散步。大约凌晨两点,三人回到小杨宿舍,阿雄倒在床上就睡了,阿娟还帮阿雄盖了被子。

其后,阿娟和小杨聊天,聊着聊着又兴致勃勃地把室友的半瓶米酒、一瓶朗姆酒拿出来喝完。

第二天上午8点半,阿雄醒来发现阿娟坐在床头,脸色异样,于是马上打电话报120。医生赶到后确认阿娟已经死亡。经法医鉴定,阿娟属于酒精中毒死亡。好好的同学聚会,却以悲剧收场。

阿娟的父母认为,阿娟和几个朋友相聚喝酒,不仅负有道德上的注意义务,也负有法律上的注意义务。小美、小杨、阿耀和阿雄在阿娟大量饮酒时,不仅没有进行劝阻,在醉酒时也未进行照顾,任其睡觉至死亡。虽然死者阿娟是成年人,对自己过量饮酒应承担主要责任,但小美、小杨、阿耀和阿雄等四人也存在共同过错,对阿娟的死亡应承担次要责任。阿娟的父母于是起诉到广州市白云区法院,要求四人承担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失费等共20余万元。

四人先后陪酒,如何赔偿?

小美、小杨、阿耀和阿雄四个人顿时蒙了:一起喝酒还要承担责任?

小美表示,其和阿娟吃完晚饭后就走了,而且还发了短信让她注意安全。阿耀则说:“我离开酒吧时,阿娟还是清醒的,她之后还在大量喝酒,我对此没办法预知和劝阻。”阿雄更是委屈:“我和阿娟回到宿舍后,就直接睡觉了,她还帮我盖了被子,证明她是清醒的,因此我没责任。”小杨干脆不理,经法院传唤,小杨直接缺席了审判。

法院审理认为,阿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该了解,对饮酒过量造成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疏忽大意,过量饮酒,以致发生乙醇中毒死亡的结果,故阿娟本人应对自身死亡的后果承担主要民事责任,酌定其对自身死亡承担70%的责任。

法院指出,公民的先前行为会引出相关义务的履行问题,同饮者对同伴有相互照顾、帮扶的义务。事发当晚,阿娟共喝了三次酒。第一次喝酒是与小杨、阿耀、阿雄、小美一起,共喝了3瓶啤酒。综合喝酒的数量及小美与阿娟的短信记录,可以推断阿娟当时神志清醒。小美与四人分开后也无法预计阿娟会继续喝第二轮、第三轮,且当时阿娟还有其他三人陪同,小美有发信息给阿娟让其注意安全,因此小美已经恪尽注意义务,依法对阿娟的死亡无需承担责任。

阿娟第二次喝酒是在酒吧,这次共喝了一打酒。阿耀、阿雄对阿娟继续喝酒的行为并没有加以制止,且阿耀在离开时并未留意阿娟的状态,没有尽到合理的提醒和安全保障义务,因此阿耀对阿娟的死亡应承担相应责任,酌定其承担5%的责任。

阿娟第三次喝酒是回到宿舍后。阿雄作为同行人,并未作适当提醒,而是自行休息,没有尽到共同喝酒者应尽的照顾义务,故阿雄也应对阿娟的死亡承担部分责任,酌定其承担5%的责任。

小杨在明知阿娟已大量喝酒的情况下仍然和她以抽牌的形式喝酒,放任了阿娟过度喝酒的行为,在喝完酒后也未对阿娟进行合理必要的照顾,且在中途自行醒来后也未对阿娟进行必要察看与照顾,故小杨应对阿娟的死亡承担部分责任,酌定小杨承担20%的责任。

在认定阿娟父母合理损失共为68.49万元后,法院判决:阿耀和阿雄各赔偿损失的5%即各赔偿3.42万元,小杨赔偿损失的20%即13.69万元,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说法

喝酒出了事儿

哪种“酒友”要担责?

法律专家表示,近年来,共同饮酒行为引发的赔偿案件有所增多,一般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因为个人酒量和身体状况自己最清楚,旁人很难准确判断,所以对饮酒后果本人应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但如果“喝出事儿”后有以下情况,“酒友”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一是明知醉酒人不能喝酒。在因喝酒引发醉酒人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作,导致伤残、死亡等损害后果的情况下,是否知道对方的身体状况,成为同饮人应否承担过错责任的前提。如果同饮人不了解,在劝了少量酒的情况下,诱发对方疾病,此时同饮人无需承担过错责任,但依据民法通则中的公平责任原则,同饮人应承担一部分赔偿责任。如果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劝了大量的酒,则应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二是强迫性劝酒。若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劝酒行为,只要主观上存在过错,劝酒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种情况下,醉酒人也有一定的过错,因为这种强迫并非是暴力性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应当减轻劝酒人的赔偿责任。

三是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加以劝阻。根据侵权责任法,在明知对方酒后驾车而不加以劝阻的情况下,一旦出事,同饮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此时共同饮酒人应对醉酒者负有阻止义务,如果已尽到劝阻义务,而醉酒人坚持己见,同饮人可以免责。同样,在明知一方喝多、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同饮人应及时劝阻,在能够劝阻却没劝阻以致出现了意外,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是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如果饮酒者已失去、即将失去或部分失去自控能力、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同饮人负有一定的监护照顾义务。如果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或者不足以在合理的时间内让其达到有人照顾的情况(如家中无人),此时出现意外,根据侵权责任法,同饮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提醒

将醉酒者送上车就离开?

可能也要赔偿

常常,在有人“喝高”了后,一同喝酒的人将其送上出租车后,自己扬长而去。如果醉酒人出事,同伴也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

广东省律师协会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律师王新受访时说,劝酒者和酒后的同行者在醉酒者“出事”后最易被判决承担赔偿责任。他说,酒后与醉酒者同行的人或酒后被安排照顾醉酒者的人,将醉酒者送到“的士”上还不行,因为此时还没有尽到完全的注意照顾义务。

广州市白云区法院的法官表示,如果出现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自控能力、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同行者有保障醉酒者人身安全的义务,最好照顾醉酒者至酒醒,使其恢复自我行为能力,或者直接送至其家属身边,也可以电话通知家属过来接送(当然要陪同到家属到来方可离开),醉酒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急诊等等。“疏于照护甚至置之不顾要视行为及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编辑:李禹

上一篇广州多个部门约谈四家网约单车平台 如何使用将定规矩

分享此文章: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

资讯 新闻广州广东中国娱乐体育科技财富汽车房产健康食安生活教育图集军事文化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