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杨东升毕业分配材料
对话杨东升:
希望广东音乐能重现辉煌
羊城晚报:去年春晚在广州的分会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知春晚什么时候还有机会再来广东?
杨东升:已经到过广州,短期内肯定不会再来,未来怎样也很难说,因为明年也不一定是我导,而且设立分会场这种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羊城晚报:春晚上为何少见广东面孔和广东作品?
杨东升:语言类作品受语言的局限比较大。这些年广东流行音乐发展远不如上世纪末,从登上春晚的音乐类作品也可以看出。一方面艺术的发展也有波峰和波谷,另一方面也和北方经济文化的崛起有关。希望广东的音乐工作者能多创作优秀作品,重现辉煌。
羊城晚报:你自己又爱唱歌又爱文艺,为什么报考中大哲学系而不是其他艺术院校或专业?
杨东升:我读中学的时候,湛江还是个很闭塞的地方,大学我只知道文科理科,根本不知道还有艺术类院校和专业。除了唱歌我也很爱画画,但我连美院都不知道。
羊城晚报:很多广东学生不愿离开家乡,你毕业后为何北上?
杨东升:当时毕业就想去北京,觉得首都一定是艺术的中心,能来到广州已经很兴奋,能到北京那是我的梦想。
羊城晚报:不少学哲学的学生毕业后转行,对他们你有何建议?
杨东升:哲学对我来说和美学沾点边,所以转做了文艺工作,并不能说放弃专业。其实当时很多哲学系学生出去,在每个单位基本都是从秘书干起的,对现在的学生,我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王倩)
延伸阅读
“神人辈出”的中大哲学系
杨东升本科时的班长、时任中大团委书记夏纪康这样自嘲中大哲学系:“哲学系不出神人就出神经病,哈哈!”不过他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并不只有杨东升进了央视,“当年光我们这个班就有三个学生分配进了央视”。
在夏纪康的记忆中,当年中大文科专业只有中文、外语、经济的一部分,然后就是哲学系,其实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对哲学感兴趣而选择这个专业,“分数门槛相对不高,招的人数有多,我们那个班入学就有102人,是人数最多的文科专业”。虽然很多人来的时候很“糊涂”,但毕业时却一点也不糊涂,中大哲学系的培养能力令人叹服——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科毕业生月薪最高的竟然是哲学类,而记者调查发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全省哲学类毕业生中超过8成都是中大哲学系的。
在夏纪康看来,哲学系学生要涉及的知识门类非常杂,除了哲学类,心理学、高数、逻辑等等都要学习,“对人的思维能力的锻炼比较全面,所以未来发展的后劲和综合实力都比较强。”夏纪康告诉记者,哲学系校友中除了杨东升这样的文艺界人才,政界领导、房地产富豪都不少,中大校友捐赠中数额最大的也是哲学系的一对校友夫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