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时代到来,因为二孩问题而到心理门诊求助的案例明显增加;二孩妈妈比头胎妈妈更易遭遇产后抑郁
根据广东省卫计委的最新统计,“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来,广东新增二孩出生人数40.78万人。面对汹涌而至的“二孩潮”,有精神心理科专家指出,人们在将眼光投向高龄产妇、社会资源等问题的同时,切莫忽视“二孩妈妈”的心理问题,“二孩妈妈比首次生育的女性更容易遭遇产后抑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璐璐提醒,女性在孕期和产后若出现抑郁表现,应及时寻医就诊,家庭成员也应重视和理解,帮助女性度过产后“阴霾期”。
担心大女儿受冷落
不敢抱小儿子
35岁的何女士一家不久前迎来了二宝,是个健康活泼的小男孩,然而家人却发现,何女士产后变得非常消沉。起初,何女士总是情绪低落、忧心忡忡,觉得做什么都失去了动力,有时还以泪洗面、彻夜失眠。何女士不敢抱小儿子,不给他哺乳,甚至不敢有任何亲密接触。“如果可以,不如把小宝宝塞回肚子里,这样就不会打破我们家原来的‘平衡’了。”更可怕的是,“轻生”的念头曾数度闪过何女士的脑海。
值得庆幸的是,何女士明白自己的想法不合理,在小儿子不到半岁时,在丈夫的陪同下前往医院求诊。张璐璐接诊了何女士。何女士袒露心声说:“我怀上二胎是计划之外,非常害怕4岁的大女儿不接受,加上二胎是个男孩,我很担心家人会更偏爱小儿子,越这样想我就越不敢接触小儿子了。”
张璐璐指出,何女士的症状是典型的产后抑郁表现。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常见的类型,是女性产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一般多见于产后6个月以内,以“三低”为特征,分别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
多因素诱发产后抑郁
“像何女士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尽管目前没有确切数据统计,但从我的出诊情况来看,因二孩导致情绪问题前来咨询就诊的准妈妈或打算怀孕的女性明显增加,较之前增加了20%左右。”张璐璐指出,女性的一生中会经历三种激素水平的“过山车”,分别在每个月的经前、产后和更年期。女性抑郁和体内激素有密切关系,但激素并不是唯一因素,女性的产后抑郁是一种多因素诱发的疾病,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人格因素、社会因素、产科因素等。
1.生物因素
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最大的是产后24小时内,它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胎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是在产妇临产前,这时候患者的情绪是愉快的,产妇分娩后胎盘类固醇的分泌会减少。根据科学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孕妇的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孕妇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2.心理因素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孕妇一般在孕期或者产后都有暂时的心理退化现象,可能变得依赖性很强,感情脆弱,需要家人对她的呵护。婴儿出生以后,产妇在家庭里的社会地位受到了改变,容易在身体和心理上产生落差。同时因为要承担母亲的责任,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后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
3.人格特征
有些妈妈产后情绪不太稳定,对外界的反应会特别敏感。有精神病家族史尤其是抑郁症史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几率要更高。
4.社会因素
产妇在家休养期间,与外界接触减少,容易产生厌烦、暴躁等不良情绪,如果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不和谐,更容易导致抑郁症。
5.产科因素
医学研究表明,产妇在怀孕期间看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患产后抑郁症的机会越大,比如因为生病害怕孩子流产,担心产后身材走样,担心失业丢岗位、产假未休足过早投身工作等等。
“过去许多人把产后抑郁与贫穷‘挂钩’,认为抑郁的根源多与物质条件相关,其实不然。”张璐璐说,近年来,接受教育越高或者原来越有追求的女性,特别是二孩妈妈患上产后抑郁的概率更高。
治疗:
切莫“心情好了”就停药
“对于一般的抑郁症患者,遵医嘱服用抗抑郁药是最普遍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有哺乳需求的孕妇或产妇来说,因为没有确切的研究数据,所以不能保证抗抑郁药对婴幼儿没有风险,诊断时医生会明确将这一点告知女性,并禁止孕妇、产妇服用抗抑郁药。对于有怀孕打算的女性,建议在停药3个月后再准备怀孕。”张璐璐表示,“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电子生物反馈”等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适合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专业医生的心理治疗和放松治疗也有明显的疗效。
此外,抑郁症患者往往睡眠浅、时间短,这类患者的治疗可使用抗抑郁药合并心理治疗。
“抑郁症若能在早期得以干预,进行综合性治疗,效果是比较明确的。”张璐璐特别提醒,有些女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明显感觉自己“心情好了”,于是就不再吃药或者坚持治疗,“要注意的是,抑郁症患者不可擅自停药。使用抗抑郁药一般需经‘急性、巩固、维持期、停药观察’四个阶段,‘情绪变好’不等于‘病情痊愈’,患者应多与主治医生沟通交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来增减药量,擅自停药会增加抑郁复发的风险。”
建议:
备孕二孩应做足心理准备
张璐璐指出,在生二孩前,应该做足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各位有意怀孕的女性不妨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不要因为长辈的压力就草率生二孩;
(2)不要想着“多一个孩子好养老”;
(3)不要因为想要男孩而生二孩;
(4)对经济状况有信心或者能承受压力;
(5)能找到人帮忙照顾孩子;
(6)做好重走一遍新生儿养育之路的心理准备;
(7)确定能够冷静面对两个孩子的纠纷;
(8)能应对更复杂的教育问题,例如读书、特长爱好培养、性格培养等;
(9)能否让大宝做好心理准备,并照顾好大宝的情绪(陪伴、关注的分散等)。(记者 黎蘅、李津 通讯员 黄月星、魏星)
相关新闻
研究:产妇的抑郁症与其糖尿病或有双向联系2016-10-17 21:14
澳研究发现早产儿父母更容易患上抑郁症2016-07-22 16:52
瑞典研究:患抑郁症父母影响孩子在校表现2016-02-04 16:50
产后抑郁症危害 产后抑郁症的10个误区要留心2015-02-15 14:43
产后抑郁症也可能发生在孕期?2015-02-12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