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方序鲁青)宝妈宝爸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宝宝发热了。多数家长“谈热色变”,对宝宝发热有着过度的恐惧和焦虑,而这种恐慌往往导致对宝宝发热的过度治疗。
杭州的秦女士就是这样。几天前,3岁的宝宝发烧,急得全家人一天三四次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为让宝宝快速退烧,秦女士选择给孩子输液,吃大量药片。
记者了解到,在浙医二院滨江院区和解放路院区儿科门诊,因发热就诊的儿童占到就诊量的一半以上。而由于家长过度担心,导致宝宝过度治疗的例子不胜枚举。
宝宝发烧了,我们该怎么办?浙医二院儿科主任冯建华主任医师分享了自己的“育儿心经”,不仅科普宝宝发热的原理,更为有“发热恐惧症”的父母好好上了一课。
人为什么会发热?
冯建华主任医师说,自然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恒定的体温可以使动物在环境很冷的情况下,保持活力。人类的体温也是恒定的,但是体温恒定并非是体温固定的意思。人的体温也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温度、进食、运动、睡眠、穿着衣物的多少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所以,并非所有的体温异常都是生病的表现。
正常情况下,人的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机体散热或产热调控体温。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外致热原)侵袭,或体内某些物质(内致热原)释放增加,产生发热效应,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心跳加快、骨骼肌收缩等,使产热增加、末端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使散热减少,体温上升。所以,发热是人体对抗病原菌的生理抵抗机制,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发热有很多原因,对待发热,重要的是寻找原因,而不是单纯退热。
如何认定宝宝发烧?
有一种发烧是妈妈觉得孩子发烧了。在儿科门诊和急诊,经常会遇到一些焦急的宝妈,体温没测量过,只是自己摸着宝宝的额头感觉“烫”,就带着宝宝来就诊。
那么怎样确认宝宝是真的发烧了呢?一般认为体温升高超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同时体温升高是否会被判为“异常”,还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测量的部位。
通常认为:
口腔体温范围36.7℃—37.7℃之间
腋窝温度范围36.0℃—37.4℃之间
直肠温度范围36.9℃—37.9℃之间
正确测量体温的方式为:体温根据测量部位的不同,分为肛温、腋温、口温、耳温、额温等。而测量体温的工具常用的有水银体温计、红外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因为相关文献报告指出,儿童元素汞暴露主要来自于水银体温计使用中的破碎,并且可导致玻璃碎片损伤,所以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虽然红外线体温计测得耳温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得肛温的差值不大(0.2℃),但差值范围达1.8℃,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所以目前一般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耳温。
一般而言,对于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而言,体温变化和趋势远比单个时点测得的实际值更加重要,精准的体温测量既没必要也不切实际,因测量工具和(或)测量部位不同导致的结果差异,也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更关注趋势而不是一个点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