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倒爷”广州寻出路:坚持、转型还是离去?
金羊网 2017-04-08 07:33:52

▲广州的小北地区是非洲人聚集地

▲广州的小北地区是非洲人聚集地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资料图片)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一批到广州追逐财富梦想的非洲客商也面临着选择:坚持、转型还是离去?

“小北”曾是非洲客商追梦起点

天秀大厦是广州小北商圈里的地标性建筑,因繁忙的中非贸易和高度集中的非洲人闻名,以致国际上已经出现一个研究“小北现象”的学术圈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像玛玛杜这样的“非洲倒爷”来到这里,批发各种商品发回非洲。

对于非洲客商来说,小北早已不仅是一个地名,而象征着梦想的起点。大部分非洲人来广州,都会选择这里作为第一落脚点。十几年来,一批一批的非洲人怀揣着希望来到这里,来追逐他们的财富梦想。

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2200亿美元,中国也连续六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成就的获得,数以万计的“非洲倒爷”也功不可没。

中非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人力成本升高的压力下,中国生产的商品价格也日渐走高,与其他国家相比,成本优势已没有那么明显。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强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努力。那些一度行销非洲的仿冒产品也越来越难找到了。

“非洲倒爷”的生意还面临来自中国商人的竞争。“我们国家有很多的中国商人,他们的进货价格比我们要便宜,所以占领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来自刚果共和国的巴尔德·玛玛杜说。

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与中国商人相比,玛玛杜说他更了解非洲市场,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购买能力。“实在不行,就换一种商品,这里的品种很多,总会有合适自己的生意。”

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非产能合作的持续推进,中非贸易的结构也将发生深刻变化,绝大部分的“倒爷”赖以生存的以低端商品为主的商品贸易都会受到较大影响。

“转型”商人生意越做越大

喀麦隆人金斯利2006年来跟他的中国妻子来到广州,开始从事中非贸易。他从父母那里借了约合15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现在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在广州喀麦隆人群体中也威望很高,成为社团主席。与一般的“倒爷”不一样,他已经不只做简单的商品贸易,他在中国投资了服装工厂,专门生产适合非洲的西服,最多一年向非洲卖了2.5万件,成为名动广州的“西装大王”。他的公司最多的时候雇佣了25个中国人。

喀麦隆交通状况较差,人们出行会遇到很多困难。金斯利抓住这个商机,在今年初成立一家运输公司,将中国生产的宇通客车带到了喀麦隆,往返于两大城市之间。宽敞、整洁的大巴车上有厕所,能提供餐食,公司运转需要的几乎所有一切都来自中国。

他的这一举动在当地引起非常大的反响,这些“地上跑的飞机”就是中国产品的一张行走的名片。“接下来,我还要在大巴车前面印上两国国旗,来告诉大家与中国合作能得到什么。”金斯利说。

长居广州的非洲人下降

广州见证的也不仅仅只有成功。像金斯利这样了解中国,适应形势进行转型的商人大多获得了成功。然而,在商品大潮席卷中非,在部分成功商人快速的财富积累的刺激下,许多非洲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就盲目地来到了广州。

摄影师李东最近几年来一直在跟拍广州的非洲人群体。他接触过好多因为生意失败或者签证问题不得不离开的非洲人。他曾经的邻居莫利来自苏丹。莫利的哥哥在广州开了家贸易公司,他希望借助这个关系在广州找到发电机业务并带回国。莫利第一次来中国闯荡,白天他几乎都在各个批发市场之间奔波,然而两个月过去后,他最终一无所获,带着遗憾离开。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长居广州的非洲人确实在不断下降。广州市公安局3月4日公布数据:目前广州日常在住非洲国家人员为1.1万人,远低于普通民众的估计。2016年有28.6万人次的非洲国家人员入境,而同期出境次数为29万人次。这里面固然有签证方面的因素,但是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也确实影响了这群“候鸟客商”的去留。

“倒爷”见证了中非小商品贸易的兴盛和繁荣,随着中国与非洲经贸结构的变化,“中非倒爷”们正在经历一次“大浪淘沙”,之后的中非经贸往来或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据新华社)

编辑:邬嘉宏

上一篇“结石宝宝”父亲“敲诈勒索”案再审改判:无罪

分享此文章: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

资讯 新闻广州广东中国娱乐体育科技财富汽车房产健康食安生活教育图集军事文化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