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的"无罪证明" 出国签证就业应聘商业合作都需要它
羊城晚报-金羊网 2015-08-10 05:26:44

律师观点

公民无须“自证无罪”

日前,广东省公安厅推出一批改革惠民举措,其中之一即为广东省户籍居民可就近便捷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民众无须回省内原籍地、一般3日内办结。

因一纸繁琐的无罪证明,上个月刚将广州律协告上法庭的前检察官杨斌认为,这项改革对户籍一直在广东省的居民是个利好,但并未彻底解决办证难的问题。

但在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朱永平看来,最优的救济途径应该是直接寻找上位,要求上级机关来进行纠正。“我们现在是缺乏救济的途径。打官司成本高、时间长,这个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要破除这种无厘头的约束。”朱永平呼吁,公民个人权益受法律保护,所有的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社会团体都不能任意地设置人为的门槛,要给利害关系人听证的权利;法律也应该明确,行政机关应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公民才应该出示无犯罪记录证明。退一步来说,就算不能一下子放开“自证”的约束,各机关单位之间也应该遵循中央简政放权的要求,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办理相关证明的工作效率,便民利民。

杨斌将起诉广州律协的这场诉讼定义为公益诉讼。她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原则,公民无须自证无罪,司法机关才有义务有职责去证明哪一个公民有罪。她希望,这场诉讼能够打破自证清白的各种证明,确立公民无自证义务的基本常识。

事实上,根据《刑法》第一百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有法律人士认为,这只是说明了曾有犯罪前科者有告知的义务,而并没有强调无犯罪记录者有自证的义务。

朱永平认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司法、金融等特殊职业要求严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公民“自证无罪”,还是公民出具承诺书、由司法机关为公民提供无罪证明,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服务观念。

目前在我国,公民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到底应该提供哪些证明,提供到何种程度,一旦遇到虚假证明或相关部门审核不严的情况,各自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问题,法律规定较为模糊。而相关部门出于谨慎考虑,对办理证明的个人往往采取过于严格的程序。

朱永平建议,公民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向审查机关声明无犯罪记录并愿意承担虚假陈述的法律后果。在目前法律框架下,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明确出具虚假证明的风险,由个人承担。

致读者

从今天起,陪伴读者多年的羊城晚报“新闻周刊”更名为“读+新闻周刊”,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读+号外”也将于今日同步推出。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仅靠传统纸媒传播新闻显然已经“OUT”了。手机阅读如同吃饭穿衣一样,已然成为亿万网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我们也留意到,在多如牛毛的微信公众号中,能够传播优质原创内容的,仍然少之又少。

提供优质原创,这就是“读+新闻周刊”前进的方向,也是羊城晚报评论深度部微信公众号“读十号外”诞生和存在的理由。

从今天起,“读十号外”和“读+新闻周刊”一样,致力优质原创,提供独家视野,培育读家思想。

更多阅读体验,敬请关注期待!

 

编辑:健龙

上一篇宁泽涛能否奠定江湖地位 还看一年后里约奥运

分享此文章: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

资讯 新闻广州广东中国娱乐体育科技财富汽车房产健康食安生活教育图集军事文化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