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了胆固醇每日摄入上限,不能随便吃的胆固醇,难道真的要翻案?胆固醇究竟能不能随便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指出,取消摄入上限不等于摄入无限,敏感人群更是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任何营养素摄入都应当遵循适量的原则,过多过少都不利于健康。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俗称的“坏胆固醇”)危害很大,给其“翻案”的做法不可取。
“坏胆固醇”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没有明显的症状却不断破坏着血管的健康,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就为时已晚。“坏胆固醇”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科研实践已经表明:当“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使得脂蛋白胆固醇颗粒沉积于血管壁,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其逐渐增大,将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血栓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我国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是由于血液胆固醇升高所引起。
霍勇说,随着人们膳食模式的改变,动物食品摄入增多,血液胆固醇升高是不争的事实,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升高。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普通大众的科学建议,针对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人群,必须强调严格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把胆固醇管起来,专家倡议,应践行平衡膳食,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少油少盐,人人做好自我营养管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运动、戒烟限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公众应积极关注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定期检测血脂状况;对膳食胆固醇敏感的人群和代谢障碍的人群(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必须强调严格控制膳食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在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科学态度和有效措施;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才能使“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公众存在营养和健康方面的问题,应咨询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通过访问专业和主流媒体等渠道,了解相关知识,切勿偏听偏信,做有健康素养的中国人。
上一篇有些胃肠肿瘤无需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