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昨日全线贯通 天堑即将变通途
金羊网 2016-09-28 06:03:45

 

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贯通 记者 林桂炎 摄

大图: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贯通

大桥建设者同“中国结”合影 记者 黄巍俊 摄

金羊网记者 黄珏

9月27日,在一阵绚彩烟花的绽放中,港珠澳大桥建设迎来了大日子:历时4年多的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拉通,5个标段施工陆续收尾,待到沉管隧道拉通,再与香港段连接,珠海澳门半小时生活圈便指日可待。

1 建设者欢笑迎“收获”

上午10时许,九州航道桥附近港珠澳大桥起点处,早已人声鼎沸,来自广东、湖北等多地的参建单位,各身着不同颜色工服,举着彩旗,交谈合影,尽是欢笑。显然,大桥贯通日也是他们的节日。

这是港珠澳大桥继开工仪式后最大的盛会,与桥梁有关的制造、吊装、铺装等单位一一到齐。记者发现,除了整齐的着装,皮肤黝黑也成了“标配”。广东长大负责设备调度的邹毅刚说,不仅是皮肤黑,头发长也是常见,“有人一两个月都留在海上,头发长得可以扎辫子了。”

邹毅刚参与过杭州湾大桥、九江大桥和沿江高速建设,可港珠澳大桥仍是全新的尝试。从试桩到钢塔吊装,不少施工工艺都是首次进行,心中的弦一直紧绷。邹毅刚说,这超百年寿命的“超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小到每个钢塔与塔座的连接,需要安装15000多个螺栓,每颗螺栓的每个空格吻合都有极高精度的要求。

高标准高强度,让人“压力山大”,大到什么程度?武船重工的余飞说,今年5月最后一座海豚钢塔吊装时,所有参与者都怀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对这个超3000吨的桥塔进行整体吊装,在世界上都属首次。余飞说,前后历时10个月,先后进行了8次大型专家会评审、3次模拟演练、4次实地演练,现场更是经过60多个作业步骤,7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让这只“海豚”在伶仃洋跃起,“再次创造了历史”。

2 白海豚现场来“点赞”

简短的贯通仪式后,参建者们乘车体验已拉通的桥梁,平时都在寸海之间埋头苦干,终于可以感受22.9公里的畅快,他们无一不显得雀跃。

从情侣南路出发,经过珠澳口岸旅检大楼,“风帆”桥塔近在咫尺。虽然桥面尚未铺装好,91个高高低低的伸缩缝让行驶有些颠簸。与“风帆”、“海豚”、“中国结”擦身而过,超百米高的7座不同造型钢塔,与曲折起伏的桥面相映成趣,当大桥两旁的海水逐渐变得碧绿时,不少体验者感觉在“海中行军颇有范儿”。首次体验桥梁全程,耗时45分钟,但实际通车后,如驱以百公里的时速,将仅需十余分钟。

在青州航道桥与东人工岛连接区域,所有人都不顾艳阳高照,纷纷下车争相拍照,原来有两三只粉色海豚在海平面跳跃穿梭,时而凌空、时而追逐浅跳,在约1公里区域内,连续出现五六分钟。

在惊叹港珠澳大桥本身的宏伟时,与生态的融合也被白海豚们“点了个赞”。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现场介绍,在大桥建设之初就做了长期的施工干扰研究,尤其对白海豚生态的前期研究,在每个标段都设置了安全环保专项。在后期的设备工艺上,也以此为“紧箍咒”,如500米内观测到白海豚不可施工,观测30分钟内无白海豚方可动工。

3 媒体使出“洪荒之力”

港珠澳大桥桥梁贯通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已在桥梁建设领域工作45年的谭国顺,9月25日刚过64周岁生日,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后,四个生日都在忙碌的工地上度过。昨日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的贯通,意味着谭国顺有了最牛的“封山之作”,今年底施工全部结束后,谭国顺便退休回家。对于他来说,参与如此难度大标准高的项目甚感荣幸。

在昨日的贯通仪式现场,除了激动的参建者们,各路媒体也使出了“洪荒之力”,多架无人机、摄像机出动,各路主播、记者争分夺秒记录,不想错过任何一瞬间。时任珠海特区报经济新闻部主任的廖明山表示,在三年前参与港珠澳大桥报道时,大桥还没有“巨龙出水”。直到今年初,看着美丽的“风帆”矗立在九洲港对面,廖明山感觉,港珠澳大桥时代真的来了。

对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来说,桥梁工程的贯通之日也是该局建成六周年之日。6年前粤港澳三地政府在摸索中组建了该机构,现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东庆介绍,目前正在编制的港珠澳大桥标准超过千项,“正在不断创造奇迹的港珠澳大桥,不但填补了部分行业内空白和国内标准的空白,也诞生了不少世界首创的标准。”

编辑:邬嘉宏

上一篇“鲇鱼”今日凌晨登陆福建 广东今明大暴雨

分享此文章: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

资讯 新闻广州广东中国娱乐体育科技财富汽车房产健康食安生活教育图集军事文化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