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羊网记者 甘韵仪
【编者按】
黄金周也是骗子忙活着圈钱的“节日”,各个领域都可能隐藏着骗术。为了不让你在欢乐中突然“被坑”,羊城晚报特推出系列盘点,揭秘长假期间最常见、最唬人的诈骗术,特别是一些新型骗局,以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
“疯狂秒抢”、“直线降价”、“国庆大促”……看着这些促销标语,是不是觉得节日气氛浓郁?国庆节也被“剁手党”、“血拼族”称为“消费狂欢节”,可谓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面对各种推销,精明、实在的广州街坊是否hold得住?怎样才能与欺骗行为“绝缘”然后打好钱包保卫战?
留心“第二件半价”有可能藏陷阱
不想出去人挤人,一副“葛优躺”的样子在家里动动手指网购,最舒服不过了。网上商城国庆促销果然一浪接一浪,很多市民都不淡定了。
有报道称,朱先生在某商城看到一款男式皮鞋在做“第二件半价”促销活动,于是挑选了两双,在成功下单后,发现第二件其实没有享受半价优惠。商家给朱先生的回复是,他们确实有这个活动,但是朱先生买的鞋子不在活动范围内。
“那为什么该商品页面标注了‘第二双半价享不停’这样的字眼?”朱先生表示不解。商家却说,参加第二双半价的鞋子,会注明“此款第二双半价”,不参加的鞋子,也会宣传“第二双半价”的活动,但并不是全店都参加这个活动。
这是不是一种欺骗行为?说法不一。但有网店商家透露,促销广告标示不清,是商家的常用手段。广告天花乱坠,但限制性条件、具体内容等通常不会明确标注,或仅用小字、在不易查找的地方标注,诱导消费者上钩。各位本想享受便利购物的街坊就要看清楚了。
小心境外商家钻“退货难”空子
吴女士到国外旅游,听闻当地制作手表工艺精湛,于是打算购买一款手表送给即将结婚的女儿。由于店铺众多,她于是向导游咨询,导游没有明确,只是含糊地说了几家的情况。
听完后,吴女士进入到一家小店,选购了一款价值几万元的名牌手表,由于当时店内光线不足,吴女士只看到表带和表盘位置都贴有保护膜,但没看出手表外观有问题,于是付款购买,并保存了购物单据。
回国后,女儿试戴手表时发现,即使隔着保护膜,手表的表盘和表带处也有多处明显划痕,像是“二手货”。吴女士心里很难受,原本想送女儿一份贵重的结婚礼物,却变成花大价钱买“旧表”的不愉快事情。她立刻向旅行社投诉,却陷入退货难的境地。
广州市消委会受理案件后,指出吴女士参加的旅游团行程单上没有购物安排,其购买手表的店铺也非旅行社指定,因而吴女士的购买行为属于个人消费行为,旅行社对其所购手表不承担产品质量保证责任。
警惕经销商说时动听做时多重欺诈
国庆很多品牌商品有打折等优惠,品牌商与经销商之间到底差多少可信度?有市民提醒,从经销商手中购买商品时要留多个心眼。
省消委会曾披露汽车消费典型案例。费女士于在某销售公司购买了一款小轿车,其间遭遇4S店多重欺诈:订车时、付余款时,双方反复确认,由4S赠送原厂行车记录仪,价值2000元左右,提车时,装的却是200元左右的廉价行车记录仪,好难接受咯。
费女士在该汽车品牌官网等其他渠道得知,厂家原本有送手机活动,手机通过销售商配给客户,但当询问销售人员关于厂家推出的“买车送手机”活动时,销售人员均一口回绝说没有。另外,订车时、付余款时,消费者一再确认所购新车由销售公司代买全险,可交车时却少买了自燃险,销售人员回应称新车不用买自燃险,相关费用却不退。
链接
骗术
·反正你不懂,任我随便说;
·折扣信息故意模糊处理;
·特价商品不退不换;
·所谓的“买一送一”竟然是买衣服送袜子类;
·商品先涨价后降价标榜“价格跳水”;
·以退款等为由发送钓鱼链接;
·刷卡时克隆银行卡信息;
·路边派礼品带你入店处境变成“肉在砧板上”。
防骗贴士
·付费前,购物返现、积分兑奖时,应仔细查询、阅读店堂告示、活动说明等,认真核对适用范围、时间限制以及奖品数量、型号等,避免陷入返还现金、购物券“花不完”的怪圈或商家偷梁换柱的陷阱。
·付费后,要注意留存发票、购物小票、网购订单截图等相关证据,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权热线12315。
·境外购物,为避免盲目跟风或轻易听信店员的推销而购买商品,出游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购买旅游保险,降低出游风险。购买时注意收集产品资料,尽可能选择正规大型商店,仔细检查产品并保存证据。
·大额预付费,与经营者约定明确的违约责任,一般可以考虑在标的额20%内确定违约责任,一旦有一方违约,双方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确定违约责任,从而有利于消费纠纷的快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