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探索“同工同酬”模式 破解代课老师困境
金羊网-新快报 2016-11-10 07:24:02

  编制少竞争大,代课老师面临薪资低、缺认可等

近日,广州多所公办中小学和教育部门纷纷抛出“橄榄枝”,“抢人大战”序幕正式拉开。一大批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岗位招聘,吸引了2017年应届师范毕业生的注意,更有等待良机已久的代课老师们。

目前,俗称的“代课老师”,实际上多是指没有编制,但与学校签订合同的临聘教师,属于编外合同制教职工。由于编制少、竞争大,不少师范生在毕业后成为代课老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发现,同样身为老师,只因缺少编制,便面临着同工不同酬、被“贴标签”、被质疑等尴尬困境。

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教师荒”进一步加剧,编制少、缺口大的情况将主要依靠代课老师来救场,但“一年一签”的合同模式导致该群体流动率高。目前,广州将探索“同工同酬”模式,保障代课老师权益的同时,更好地迎接二孩时代。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现状

她专程飞到外地递简历,只为应聘广州的职位

刘晓婷(化名)是黄埔区某公办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自9月份进入教师招聘季以来,她密切留意着教师招聘的信息。这全因“代课”二字而起。

今年是刘晓婷大学毕业的第二个年头,也是暂缓就业应届毕业生身份的最后一年。毕业之初,“考编”失败的她选择应聘代课老师,打算一边积累经验,一边考编制教师。

两个月前,刘晓婷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州市部分公办学校将于10月前往西安进行现场招聘的消息,心中又燃起希望。“朋友说,到外地应聘本地职位,成功几率会比较大,所以我想试一试。”问过身边不少同事的意见,又自我纠结许久后,她才下定决心——去,即使这次符合招聘条件的只有一所学校的一个职位。

为了不与上班时间冲突,刘晓婷只能周五飞过去、周日飞回来。机票和住宿就花了1500元。到了现场,刘晓婷只是将自己的简历与相关资料递给了学校工作人员,连一句简单的自我介绍都没说,便被告知回去“等通知”,全程仅3-5分钟。

刘晓婷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顺利通过了资料审核关,进入笔试环节,如今又要开始看机票了。“尽量多应聘,因为很多学校都只招应届毕业生。”

应聘代课老师,一边积攒经验一边考有编制的教师

与刘晓婷有着同样经历的,并非少数。根据公开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60多万名师范生毕业,而基础教育领域对师资的需求仅25万。与此同时,师范毕业生求职时还需面临非师范专业、优秀综合大学的高学历毕业生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目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仍遵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即高中1:12.5、初中1:13.5、小学1:19。

近年来,学生数量的上升,教师编制与教育需求的矛盾日渐凸显。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不少考不上编制教师的师范毕业生,只能选择申请暂缓就业以求维持应届毕业生身份两年,并且应聘代课老师职位,一边积攒经验一边考有编制的教师。

毕业于广东省某师范院校的林笑(化名),目前在广州某公办小学当一名英语代课老师。她告诉记者,毕业时全班40多人,仅约20人进入教师这一行业,而其中有十多人是代课老师。剩余的多是任职于教育机构,真正考上有编制的少之又少。“当初是为了当老师才考的师范,而且想的都是公办学校的编制教师,谁知一毕业只能当个代课的。”

“语数英这些主科还比较幸运,无论是编制还是代课,招聘机会都比较多。像我师范读的是地理,毕业了想考编还得碰运气。”目前就任于天河区某公办中学的方燕红(化名),是一名初中地理代课老师。她表示,自己毕业的那一年,广州地区内符合其条件的公办学校,没有一所招地理编制教师,只得先当代课老师,“以后遇到了再考”。

困境

“在编老师一个月拿6000元,我只有他们的一半”

少了事业编制的代课老师,便少了“铁饭碗”的待遇,同工不同酬。不少代课老师反映,在同样的劳动强度下,自己的工资仅是在编老师的三分之二或是一半,有的甚至更少。

林笑在成为代课老师后的第二个月,拿到了第一份“粮”,即使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失落起来。“同校刚进来没有评职称的在编老师,一个月拿6000元左右,有职称的接近一万元,我只有他们的一半。”林笑透露,代课老师的工资一般是“一口价”,不会按照课时计算,自己工资到手大概3000多元,这还是包括了班主任的补贴。

记者采访了解到,虽是代课老师,但工作量并不比在编教师少,一周十多节课是常有的事情。代课老师的工作能力与表现也不比在编教师差,有的担任班主任,有的教学经验较丰富则被分配去教毕业班甚至重点班。

“我主要是教低年级的英语,课业任务不算太重,但顶不住量大。”林笑告诉记者,课安排得最满的时候,同时教7个班,一周下来超过20节,平均每天4节课。

由于经常被质疑,不少代课老师与学校选择缄默

代课老师的尴尬困境,除了来自于“非编”的待遇差异,还来自四周“低一等”的眼光。“少了编制就好像少了光环”,一名代课老师如是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多数对代课老师均持“否定”的看法。“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同样是考编,为什么你就考不上呢?”家长魏女士坦言,即使知道代课老师可能毕业的学校不差,成绩也不差,能力也过得去,但心里总还是会觉得有所差别。此外,她也会担心没有“铁饭碗”的保障,代课老师会分心“跳槽”或是“考编”,无法全心全意放在工作上。但也有家长认为是否有编制并不影响教学质量。家长李女士便表示,能把孩子教好了就是好老师。

由于经常被“贴标签”甚至被质疑,不少代课老师与学校,都在家长面前选择缄默。天河区某公办中学的一名在编老师告诉记者,对于代课老师,学校通常会比较敏感,一般不会主动告知家长换的是代课老师,有时反而会“避重就轻”称是“有经验的老师”,消除家长的疑虑。

“代课老师这一身份,家长不问我肯定不会说,家长问的话,我……不敢承认,也不敢否认。”林笑说,她可以理解家长这种“歧视”,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心尽力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自降身份、不自己认输。

编辑:龙

上一篇亚足联:武磊谭茹殷成亚洲足球先生和足球小姐候选人

分享此文章: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

资讯 新闻广州广东中国娱乐体育科技财富汽车房产健康食安生活教育图集军事文化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