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区域发展不协调始终是广东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深圳的人均GDP是梅州的7倍。总体上看,广东已经过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到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注重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粤东西北联通珠三角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比如高速公路,过去4年,我们新建成2100多公里高速公路,近2/3集中在粤东西北。
二是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开展产业共建,把珠三角的先进生产力引到粤东西北。比如,深圳与河源在河源共建中兴通讯生产基地,深圳与汕尾在汕尾共建比亚迪生产基地。这样就可以确保从珠三角转移到粤东西北的都是先进生产力,而不是落后的、过剩的生产力。
三是努力提升粤东西北公共服务能力。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差距,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举个医疗方面的例子,总体上看珠三角的医疗资源是足够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深化改革;但粤东西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因此,省委、省政府决定,拿出近500亿元,在人口较多、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新建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初步规划新建45家县级综合性医院,解决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这45家医院年内将全部开工建设。
四是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按照广东的脱贫标准,全省有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通过努力,去年脱贫了52.4万,下来要扎扎实实地把剩下100多万人的脱贫问题解决好。我们从实际出发,把2277条省定贫困村纳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使这些贫困村一步迈上中等水平,避免再次返贫。我们希望通过省加大支持力度、珠三角对口帮扶和贫困村自身努力,让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实现协调发展,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需要更多的措施。我们相信,只要落实好协调发展理念,沿着既定思路做下去,粤东西北的面貌一定会得到更大改变。
马兴瑞: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合作在制度层面、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科技合作、经贸合作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
一是合作制度体系日益健全。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并推出一系列措施在广东先行先试;2010年,在习近平同志亲自见证下,粤港两地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两地在政府层面建立了高层会晤、联席会议、专责小组等具体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不断完善。
二是合作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比如2010年深圳在前海建设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设立,成为粤港合作新的高水平平台;2016年“深港通”正式开通;今年1月,深圳与香港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拟在该地区合作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三是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顺利合龙,广深港客运专线内地段建成通车,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免费通行,口岸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取得新进展。
四是科技教育人才等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成开学,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创新创业平台不断落地,支持香港青年到内地创业发展,涌现出大疆无人机等典型案例。
五是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效。香港至今仍是广东最大的贸易伙伴,粤港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在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带动下,粤港服务贸易合作迅猛发展,香港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计量师、评估师等纷纷进入广东执业。
总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旗帜鲜明地讲政治、顾大局,推动粤港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李玉妹:公众对政府预决算公开和监督的关注确实越来越高。预算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政府工作报告对预决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去贯彻落实。广东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超万亿,这么大的“钱袋子”花在明处、用出实效就显得更为重要。
多年来,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省委领导下,与省政府及其财政等有关部门作了全方位、全过程、有深度的探索。我们探索了事前监督,在预算草案编制确定之前,省人大就提前介入,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就代表关注的重点民生、重大发展项目反复磋商、形成共识。我们探索了事中监督,开展预算支出的联网监督,把财政拨付的每一笔钱实时纳入在线监督系统。我们探索了事后监督,省人大连续多年对重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组织第三方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