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记”牛三星
“赞记”嫁女饼
惠吉西的西式建筑群
抹茶蛋糕
苏打水
手冲咖啡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敏
今天想说说的是惠吉东及惠吉西这两条连通着的小路,它们位于中山六路中段北侧,从车马喧嚣的中山六路转入紧密的树荫之中,时光似乎倒流至上个世纪,路上两侧都是一座紧挨一座充满着欧式风情的建筑别墅。这里跟新河浦、沙面一带的建筑群与韵味都有点相似,不过在文青们的小资排行榜上却不那么靠前,在吃货的眼中也没有那么多咖啡馆、餐厅来充撑场面,知名度便远不如后者。
常言道,大隐隐于市,惠吉东及惠吉西便是一个典型。它们总是静静的,却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怀旧的老广州味道,也有走潮流简约风的西式简餐,或许还伴着远处浓浓的咖啡香。传统而不老旧,新派而不商业,碰撞而不违和,它散发着一种清高独立的味道。
昔日“小资街”
惠吉西与广州城里“三大名刹”六榕寺、光孝寺、大佛寺都相距不远,这三大名寺也为它增添了不少文化的韵味。民国前后又有不少文人雅士迁入这一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这里又被称为“小资街”,楼房被称为“红楼”。
如今,这里的每一栋老房子都保存着当年的味道。穿行在这些老房子之间,时光似乎也回到了过去。在广州,西式建筑的老房子如此集中是非常少见的,这跟沙面的西式建筑群有类似之处。但沙面是租界,多是作为办公用途,属大型建筑。而惠吉东路、惠吉西路则都是华侨民居,以小型公寓为单位,多为三层建筑的竹筒楼,也有个别庭院式的别墅。
红砖外墙、花窗趟栊,这里的建筑都比较讲究,据说这里还是当时最早从西方引进抽水马桶、浴缸、地砖的建筑物。惠吉西二坊2号曾为《大公报》的临时社址,虽然如今再听不到楼下《大公报》社高声的“卖报”以及油墨印刷的味道,也无阻这里的文艺气息。
传统滋味:“由细食到大”
惠吉西路口的“业记”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小小的店面据说是家族经营,从收银到出品都是亲切的中年阿姨负责,价钱在如今的世道里简直是“清流”,5元起就有不少糖水选择,蒸饭类的价钱还维持在单位数,最贵的炖品类也不过是十几块,所以每到饭市都挤满了学生和附近工作的人。住在附近的街坊笑着说:“业记是我由细食到大的!你说多好吃也说不上,就是一份人情味,当然还有‘大件夹抵食’啦!”
走过几步便是“赞记龙凤礼饼”,初看店名,原以为是一家只做嫁女礼饼的饼店,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简直是粤式饼点的大杂烩,杏仁饼、笑口枣、蝴蝶酥、千层酥、咸甜萨其马、南乳饼、芝麻饼、糯米糍……都是传说中那些“小时候的味道”,这种传统老铺也只能在老城区里找得到了。
店里的招牌自然是“嫁女饼”,也叫绫酥,怀旧的长辈都好这一口。常见的绫酥有黄、白、红、橙四色。黄绫是豆蓉馅的,寓意贵族和皇气。白绫是糖或五仁馅的,寓意女方的贞洁。红绫是莲蓉馅,寓意喜庆。橙绫则是豆沙或椰丝馅,寓意小两口今后生活美满。不可错过的还有手工杏仁饼,粒粒杏仁越嚼越香,一点点渗透到舌尖,甜润心肠,配上一杯清茶便是地道的粤味下午茶。
新派滋味:
一杯咖啡一件欧包
城中爱喝单品咖啡的基本都会知道“玫瑰咖啡”,开业十几年,孕育了广州最早的一批咖啡爱好者,说是带起广州精品咖啡的风潮也毫不为过。尽管如此,“玫瑰”还是低调得不像样。隐藏在惠吉东路里面,而且还不设门牌,要不是门口那醒目的“居民委员会”牌匾,还真会“三过家门而不入”呢。店内没有咖啡单,酷酷的咖啡师化身人肉点餐机,询问每位客人:“喜欢酸一点还是苦一点?”
“玫瑰”的负责人说:“在我们这里喝咖啡不算便宜,基本一杯咖啡30多元,我们开店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人到店里来喝咖啡,而是希望客人看到我们的制作方法,尝到我们做的咖啡后,以这个味道作为参考,自己在家里学做咖啡。”所以咖啡师每给客人冲泡一款豆,都会介绍这个产区豆的特性:口感、回甘、黏度、干香、湿香,和红酒一样都很有研究。
除了咖啡,惠吉东路还有“网红店”。初听“米氏力奇”的店名,记者甚是好奇,老板解释原来是“Miss Niki”之意。这家小店是真心的“小”,占地大概十平方米,上层用于现场制作面包,下层的座位连上室外的也不过六七个。不过看得出老板的心思,麻雀小店装饰得十分温馨。这里最值得期待的是老板纯手工制作的欧包,有法棍、蒜香芝士包、核桃果仁包、爆芝香蕉包、榴莲芝士包、香蕉可可卷等,每天不定品种、不定时供应,能吃到哪种就看你当天的运气了。另外这里还有西式简餐供应,不过需要提前预订。
上一篇解锁春季干衣的多种“姿势”
下一篇春月里来吃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