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岭南论坛开幕,共论拥抱创新深化改革
金羊网讯 记者王倩、实习生王春报道: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广东在创新发展方面成果如何?4月1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宁卡在第六届岭南论坛上透露,广东在多个方面的创新发展指标已经稳居全国前列甚至第一,表明广东基本上达到创新性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
4月1日,由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与财新传媒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岭南论坛—拥抱创新 深化改革”在中山大学梁銶琚堂举行。上千名政、商、学界精英齐聚一堂,分享创新模式,探讨激发创新的政策引导与市场环境,聚焦改革深化措施与执行力。
何宁卡在发言中表示,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分析证明,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全省科学技术企业数量达到了1.985万家,比2015年增加了78.8%,稳居全国首位。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16.8万多件,比上一年增长了21.32%,也稳居全国首位。从整个社会的投入水平来看,广东在研发方面投入占GDP的比重是2.58%,技术自给率是71%,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97%,从这三个指标来说,广东基本上达到了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何宁卡建议,政府在广东创新发展的主要角色定位方面应该做到四点:创新发展目标路径的引领者、创新发展的制度设计者、创新发展资源配置的参与者、创新发展成果的推广者。
何宁卡透露,2013年来广东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出台的知识创新文件达到了115项,进一步优化了广东创新的制度文件。2016年,广东颁布了5大类15项税收优惠的政策,共有41.8万户企业享受了科技研发等优惠政策。同时,全省税后减免或者是调整总额达到356亿多元,3700多户企业享受了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去年新增的科学技术企业达到了8000家,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80家,这些机构研发经费支出超过60亿元,他们获得的营业收入超过科研院所的50%。
2016年,广东全年组织下达了32.4亿元贴息,撬动银行金融支持727亿元,带动金融投资达到了1万亿,支持了中山大学等七所高水平大学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建设。全省重大科技专项投入资金达到了9亿多元,地方财政超过25亿元,这些投入使得发明专利和授权量达到15万多件和18万多件。广东还整合设立了广东省科技创新基金,并且争取中央财政补贴,全球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机构达到了2015家,管理资本量1万多亿。
此次论坛还设立多位重量级嘉宾作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分析了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认为下一代划分人类文明的材料是量子效应;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洪瀚深入剖析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创新机制;神州控股董事局主席郭为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恒生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果丰畅谈美国政治;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尹烨与大家探讨基因科技问题;未来新工厂创始人尼克莱·彼得森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产联网”,即通过数字化生产和线上平台促进产品从研发到销售中各个环节的互动和链接,实现高效、环保、利润生产。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区永坚,广州万力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勇,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叶珺,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许季刚等嘉宾,就机制体制的设计、新产品的落地、思维模式的转变等创新难点展开了讨论。
据了解,岭南论坛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宏观经济与金融类论坛,每年邀请政商学界领袖,深入解析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金融改革、投资机遇等国内外重大经济问题,共同探寻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