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志愿者代表在广州银河公墓为逝者敬献鲜花。
清明节是感伤和怀念的日子。在我们怀念的逝者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已经离去,但身体的一部分仍然活着——他们就是遗体捐献者。他们没有墓穴、没留骨灰、没人给他们烧纸焚香,捐出自己,这或许是生命落幕时最沉重也是最美丽的赠予。
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已有1996人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实现捐献539例。
现在,让我们点一支烛火,掬一捧泪水,一起走进这些遗体捐献者的世界。
■采写:新快报记者 周聪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故事1
“父母姐姐都捐献了遗体,我要和家人在一起”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四口之家:曾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及特种医疗中心做护士长的女儿李侬斌不幸患上肺癌,年仅47岁就病故。李侬斌临终前写好捐献遗体的遗书,遗愿是“为医学做出最后的贡献”。在心愿满足的同时,她获得了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的称号。
在承受了丧女之痛后,受女儿精神的影响,父亲李梓高、母亲苏健也双双在捐献遗体的申请书上签名。在双亲去世后,2011年,儿子李丁文也追随家人签下了捐献遗体申请。
护士长李侬斌在家人和朋友眼里是一个大忙人,这个对工作热爱到无以复加的人在岗位上病倒了——她不幸患上肺癌。2001年1月,她写下志愿捐献遗体的遗书。在遗书中,她写道:“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正常的客观规律。死后尸体供解剖用,如果眼角膜可以移植,我愿意捐出眼角膜。”
2001年4月7日凌晨,李侬斌离世,她的爱人在悲痛之余没有忘记妻子的心愿。4月7日11时左右,中山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现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专家在殡仪馆成功取得李侬斌的眼角膜。李侬斌也因此成为2000年11月《广州市志愿捐献遗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广州首个志愿捐献遗体的人。
李侬斌的离世对她的双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那年李侬斌的父亲88岁,母亲81岁。2002年3月26日,两位老人在送走了女儿1年后也双双签下捐献遗体申请书。
2007年,李侬斌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去世前,她留下遗言:“我死后请家属不要向遗体告别,把遗体送给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无用的火化,骨灰沃土植树,让我作最后一次贡献。”4年后,98岁高龄的父亲随妻女而去。在医院治疗时,他向前去看望他的领导表示,他已办理遗体捐献手续。就这样,两位老人去世后没有举行任何告别仪式,遗体直接被送到医院的解剖中心做研究使用。
此后,李侬斌的弟弟李丁文也不幸患上了肝癌。患癌后,他也毅然作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遗愿是将遗体捐献作医学与教学所用。李丁文的妻儿一度不想让他捐献遗体,他却说:“我的父母、姐姐都捐献了遗体,我要和家人在一起。”临终前,妻儿为他补办了捐献遗体申请书,他在上面郑重签字。
2011年9月,年仅54岁的李丁文离世。他、他的父母和姐姐的名字一起被刻在了中华永久墓园的墓碑上,这块墓碑上镌刻的都是志愿捐献遗体者的名字。
故事2
女儿清明不祭拜,告诉爸爸“帮你实现愿望了”
孙老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但他对“死亡”的达观与睿智,让人们从中体味到了另一种“生”的境界。2007年,78岁的孙老因糖尿病并发症溘然长逝。他的遗体捐赠给医科大学供研究使用,眼角膜用于移植。
“父亲生前是一名军人,也是党员,人很开明。”孙老的女儿告诉新快报记者,父亲“双捐”的想法源于养老院里的“老伙伴”。孙老离休后一直在养老院颐养天年,“当时,跟他住在同一家养老院的一位奶奶签署了身后捐献遗体的协议,他听说之后,就让我帮他办手续,他也要捐”。
在女儿的印象中,父亲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孙老的女儿说:“我爸爸一辈子不信鬼神,从来不搞烧纸那一套,连我爷爷奶奶去世时也是如此……老家有坟地,他从来不去(拜祭),所以我对那些也全都不懂……他有这(捐献遗体)的想法,我很支持,而且我是独生女,执行起来也没有难度。”
2003年,孙老签订了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同意书,并办好了公证手续。“他一直就说:‘我这一生不信鬼神,以后不管是火葬还是土葬,迟早都会化成灰,不如把这个身躯、眼角膜捐出去,还能在医学教研之类的地方发挥作用。’”女儿说。
清明节,女儿并没有给父亲焚香烧纸,而是走到父亲的照片前,一再细细地擦拭,并喃喃自语道:“爸爸,你的愿望帮你实现了。”
在女儿看来,父亲在生命终结的时候,选择把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给社会,用不平凡的方式让有限的生命产生无限的价值,为平凡的遗体找到了不平凡的归宿。这温暖和爱心,不会因父亲的逝去而流逝,而是通过父亲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传递、延续。
故事3
母亲捐幼子眼角膜:“请替他好好看看这世界”
“丈夫当场死亡,我闻讯冲向医院,见到了正在抢救的儿子,宝宝只看了我一眼,就走了。”时隔多年,说起当年的那场车祸,平平(化名)仍然记忆犹新。4年前,平平在一天之内失去两位至亲:丈夫和年仅6岁的儿子。她忍住伤悲,将幼子眼角膜捐出,帮助两人复明。
12年前,同为湖南人的平平和丈夫,从老家到广州谋生,在广州生下儿子阳阳。两口子白手起家,开了一家叉车店,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可一场飞来横祸击碎了一家人的幸福。
一天中午,吃过午饭,丈夫骑电动自行车带儿子出外见朋友。“正好店里有事,我打电话给老公,他手机信号不好。打给他朋友,朋友说他们刚走,估计20分钟后就能到家。”平平说,没想到再打丈夫手机时,对方已关机。后来好不容易接通了,一个陌生男人说他是交警,“你老公出车祸了”。原来,返程时,在一个加油站门口,父子俩连人带车被一辆油罐车撞倒,并遭拖行数十米。丈夫当场死亡,阳阳被送往医院抢救,随后离世。
目睹儿子离去,悲痛欲绝的母亲做出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决定:将儿子的眼角膜捐出。“丈夫生前热心助人,曾多次献血,也曾表达过想要在身后捐献器官的想法,可是他的遗体不符合捐献条件,儿子替父捐献,也算是完成丈夫的遗愿。”平平说。
平平要养家,要继续经营丈夫留下的店铺。生意不顺利时,她就会格外思念逝去的亲人,晚上常常以泪洗面。她随身带着一个包,里面装有孩子的校园出入证、捐献荣誉证书和丈夫的身份证,想他们时就看一眼。
阳阳的一对眼角膜后来分别捐献给两个40岁至50岁的眼角膜病患者。平平知后,十分欣慰。“我希望有人能替宝宝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像宝宝还活在世间一样。”平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