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央视截图
央视《焦点访谈》聚焦东莞市深化文明城市基层创建成效
5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用责任感换获得感》为题,深入报道广东省东莞市深化文明城市基层创建的做法和成效,向全国推广东莞经验。
报道说,东莞是蝉联三届的“全国文明城市”。但由于特殊的市镇两级建制,东莞在过去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工作重心在城区,相对忽略了镇街的文明创建,造成了中心城区和镇街文明创建的标准不统一、差距比较大。
去年6月,一场以“补短板、促提升”为主题的深化文明城市基层创建的战役在东莞打响,突出问题导向,统筹推进市镇村一体化文明创建。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文明创建工作带来变化的不仅是环境,伴随着基层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成就感和为民服务的责任感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多。
报道指出,东莞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环境大整改: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支撑产业提档升级
以往住在东莞市中心的赖思宇,从市区回20多公里外的老家麻涌镇,一路的环境状况天差地别,让她感慨良多:“以前,市区各方面的环境、空气、配套、设施都要比村里好很多。”
曾经,麻涌镇环华阳湖一带,化工、电镀、造纸等传统低端工业遍布,镇街规划杂乱无章,基础设施残旧不全,“城市牛皮癣”随处可见,违规搭建、商业广告乱拉挂普遍。
如今,麻涌镇已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发生巨变——从过去遍布卫生死角的镇街,变成现在成为“香飘四季”的宜居之地。良好的环境不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还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大型优质项目进驻,实现了环境优化美化和产业提质增效的双赢。
一家大型企业曾希望迁址横沥镇,可在数次实地考察后,投资建厂的事一直悬而未决。这家企业的副总裁陈琳说:“那时当地的配套设施、管理能力不足,让我们有点犹豫,工人听说了以后,也不愿意来。”
去年6月以来,横沥镇向牛皮癣、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城市“六乱”开战,仅仅牛皮癣就清理了13万处。如今,原来不愿意到横沥镇投资落户的企业,主动找到镇政府,签订合同投资办厂。
全城总动员:
努力使文明创建成为“范例”而非“案例”
2016年6月开始,按照中央文明办提出的“只做范例、不做案例”的要求,东莞全域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基层文明“补短板、促提升”创建热潮,着力探索市镇村一体化文明创建新路子。
“抓文明创建本质上就是抓发展、抓形象、抓民生、抓作风。”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强调,全市要以历史的纵深感和面对更高期待的使命感,把精神文明创建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以文明创建工作来统揽经济社会建设的全面工作。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东莞彻底摒弃过去中心城区与镇村文明创建上“一高一低”的“双重标准”,全面拉高工作标杆,确立市镇村一体标准,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创建。
在横沥镇,以前城乡接合部都是烂泥巴路,下雨天满街污水横流。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横沥镇以建设美丽幸福村居为抓手,启动实施55项环境整治综合提升工程,聘请专业人员为全镇17个村(社区)规划设计环境改造工程。镇政府与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和规范经营的协议,同时对整个路面和人行道进行了升级改造。
曾在横沥中心市场占道经营的张女士,现在搬进了市场,享受到文明创建的红利。横沥镇随机开展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满意度达98.1%。
横沥镇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同样的变化,发生在东莞的各个镇街,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改观。据统计,去年以来,东莞市共实施311个文明创建工程项目。
创建常态化:
创新机制标本兼治 重塑东莞城市形象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一直在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答案。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科技企业入驻东莞,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群涌入城市,市区周边街镇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已经成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目标的瓶颈。
对于基层文明创建存在的问题,东莞市委、市政府经过调研后认为,问题的形成,看似有客观的原因,根子还在于干部和群众认识的不到位,存在着“重经济轻文明,重产业轻环境、重建设轻管理,重城区轻基层”等认识上的偏差。
在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委的关心指导下,东莞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严格落实精神文明建设“一把手”责任制,把精神文明建设“软指标”变成“硬任务”,抓铁有痕,共建共享,夯实“软指标”,打造宜居城市,重塑东莞城市形象。
东莞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及市文明办联合组成3个督查组开展明察暗访,启用无人机巡查,对全市33个镇街园区进行不间断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当地进行整改。
节目中,东莞市委副书记张科深有感触,通过文明创建,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街更绿了环境更美了,这些都是老百姓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一句话,就是用党员干部的责任感换取老百姓的获得感。
文/丰西西 李强 靳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