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文保组织助力十三行地区微改造
金羊网-新快报 2017-04-14 07:12:44

  ■两个组织每周都出动巡查施工,还建立了微信群,及时汇报施工的最新消息。

巡查施工、提交老字号线索、拍照记录、研究文献、做口述史、提建议……

“这里老房子就好似自己的仔仔女女……”

“我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让微改造的项目更加好。”

……

只要一发现异常,就立即上报广州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并向新快报报料,提醒微改造中注意保留老字号的遗存。

在广州的十三行地区微改造中,两大文保组织以自己的热情与专业,为微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巡查施工、提交老字号线索、拍照记录、研究文献、做口述史、提建议……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莫冠婷 何姗

进展:第一次参与政府项目

2月21日,由文保组织@省城风物组建的“十三行区域研究组”,在招募帖中就明确了行动目标:“我们对十三行地区能否有效保护原有历史风貌十分关心,不定期反馈我们对微改造的意见。”

而由文保组织@古粤秀色牵头成立的“十三行地块巡查组”也提出他们的“使命”:“更好履行民间组织监督、保护历史建筑的职责,让十三行街区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改造,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好有历史空间感的建筑。”

这也是广州文保组织第一次参与政府的项目。

准备:“省城风物”9个月查找整理

发掘出50多家药业老字号遗址

广州十三行在清代一口通商时期已享誉全球,民国时期是广东省城的经济中心。桨栏路、和平东路、豆栏上街等街巷的商贸建筑基本保留了民国时期历史原貌和大量的历史信息,是广州作为商贸之都难得一见的代表性建筑。

历经百年变迁,十三行地区如今变成广州重要的专业批发市场。马路两旁建筑上残存的大量老字号痕迹,并不被很多人注意。

然而,广州文保志愿者组织@省城风物却用了9个月发掘出这些老房子的“身世”,辨认出50多家药业老字号遗址,“还原”出桨栏路曾是广州民国时期著名的“中成药一条街”。还向新快报“广州历史建筑普查”专栏提名历史建筑线索,其中11处被列入广州市历史建筑名录。

“这里老房子就好似自己的仔仔女女……”省城风物的负责人之一叶嘉良是“十三行区域研究组”的发起人,他一直为十三行地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而努力。

在此之前,广州文保志愿者组织多热衷于穿街过巷发掘老房子遗存、用相机和笔墨记录和宣传城市历史文化、或者搞讲座与导赏、或研究广州老建筑历史、提名历史建筑、举报老房子受破坏……表达他们对保护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参与。

但“十三行区域研究组”不再满足之前的工作,除了关注微改造中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希望通过收集、研究史料,将发掘出的十三行地区历史线索提供给政府作为下一步开发十三行地区的参考。”叶嘉良说。

成员:多为广州仔女

近半为文保志愿者

2月21日,“十三行区域研究组”在网上发出招募,三天内就有约30人报名,目前成员近40人。成员横跨70后至90后,80后人数最多。大部分已经工作。近半队员都是在文保界活跃多年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各类老街导赏活动,其中有来自广州街坊情、河南地文保组织的成员。

队员大部分是广州仔女,一讲起十三行地区,就勾起他们对这个地区的深厚感情:

广州女@新新新奇士在西关长大:“这边是我高中之前每天都行过的路,我唔想停留在只是说的层面,想身体力行,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

中大研一学生@久忍不住感慨:“虽然是广州人,但读中学时,对广州特色、历史是一啲意识都无,学校也不会教。后来上大学,接触了外省同学,先知道广州是咁有特色的地方。亲人在的时候,我们无意识去了解他的故事;到我们有意识,人已经走了,其实人和地方都是一个道理。我觉得再不了解,就好可惜了。”

还有一部分成员看到其他微改造项目的前车之鉴,希望尽一份力:

“我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让微改造的项目更加好。”

而来自福建的@向日葵虽然来广州工作只有一年,但她十分热爱老街老房子:“我对文物、博物馆方面的条例、知识烂熟于心,希望能在这方面帮助到小组的工作。”

“十三行区域研究组”初步分为5个小组:照片资料整理组、口述访问组、活动联络组、学术研究组、文化出版组。

编辑:龙

上一篇广州大学城3条最主要黑臭河涌 今年年底完成整治(图)

分享此文章: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

资讯 新闻广州广东中国娱乐体育科技财富汽车房产健康食安生活教育图集军事文化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