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再度被“4·19魔咒”撞一下腰:2007年以来,每逢4月19日,沪综指均以下跌收盘,昨日也不例外。回顾近4个交易日,沪综指日K线呈连阴走势,累计跌幅达3.21%或105.27点。期间A股总市值蒸发了2万亿元。
“A股有俗语:冬播春收夏息秋抢,春收就在于4月份。现在大家已经形成惯性,好比开车遇到‘事故多发地段’的警示牌,每年这时都恰恰这个时点形成心理暗示,见好就收。”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联席总监钱启敏分析称。
偶然中有必然
4月19日,沪综指跳空下挫,盘中最低下探至3147.07点,创两个多月新低。有细心的投资者发现,A股市场近10年来每逢4月19日,沪综指均以下跌收盘。如遇到4月19日当天是周末,那便是19日前后两天,沪综指容易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这一神奇的现象,被称之为“4·19魔咒”。
具体来看,2007年4月19日,沪综指跌幅高达4.52%;2008年4月18日(19日为周末)跌3.97%;2009年4月17日跌1.19%;2010年4月19日跌4.79%;2011年4月19日跌1.91%;2012年4月19日跌0.09%;2014年4月21日(19日为周末)跌1.52%;2015年4月20日(19日为周末),沪综指跌1.64%;2016年4月19日跌幅不大,不过次日,上证指数却猛然来了一波大幅下跌2.31%收盘。
那么,究竟为什么“4·19魔咒”会频繁上演?有人认为是毫无规律的巧合,但也有人认为偶然背后有着必然的规律。
钱启敏表示,4月中下旬,市场会出现多重利好兑现或者利空,如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年报披露接近完成等。如果是利好,先期市场会提前反应,从而迎来利好兑现后的筹码抛售;而一旦数据、业绩不及预期,将进一步带动资金出逃。所以一般而言,沪综指在4月出现全年高点概率很大,如果行情特别强,那么第二个高点是在6月份,比如2015年。A股有俗语:“冬播春收夏息秋抢”,其中的春收就在4月份。
“这个类似于香港证券市场的‘丁蟹效应’,其实证券市场从成立至今一直存在着各种时间规律,这也是我们制定投资策略时很重要的一个参数。规律一旦产生,往往具有自我强化功能,从而继续延续规律,直到最后规律彻底失效为止。”邯石资产投资总监徐东波说。
4天“蒸发”2万亿
自4月14日以来,沪综指持续深幅调整,累计跌幅达3.21%或105.27点,日K线上形成四连阴走势,给市场人气造成较大冲击。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4月13日全部A股总市值为61.16万亿元,4月19日,这一数值下降至59.09万亿元,蒸发了2万亿元,四天蒸发掉的市值比深圳市2016年GDP(1.93万亿元)还多。
从个股来看,近4个交易日,市值蒸发最多的都是些“大块头”,如两桶油和银行股。除此之外,蒸发市值最多的前10名里还有顺丰控股、华夏幸福。具体来看,市值蒸发榜上,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人寿、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位居前五席位,4个交易日分别蒸发了270亿元-450亿元。
“当前市场下跌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首先,大盘过去一年一直是振荡走势,平均每涨两三个月出现一次阶段性调整,1月份至今大盘已涨两个多月,本身也有震荡整固需求;其次,上证指数正好运行到季线图十日均线阻力位,再次,前期金融监管趋严导致部分资金出逃;最后就是温和去杠杆背景下不断爆出大型企业的债务问题。”徐东波说。
钱启敏指出,多方面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节节败退。一是没有增量资金,持续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状态,其中银证转账系统进入的资金是740亿元,但IPO把这部分资金对冲掉了,现在场内资金大概只有1.4万亿元,而2015年最高时是3.49万亿,现在只相当于最高峰的百分之四十。量上不去,价就上不去。二是市场热点散乱,从次新股到雄安等概念退潮,个股把握起来很难,想买的人在观望,想抛的人在离场,供求关系不平衡,就会出现下跌。三是3200点支撑击穿后,不少投资者认为这一次下跌是有力度的,技术形态也预示行情进入调整格局。四是和海外也有一定关系,黄金价格上涨,地缘局势紧张,外盘下跌,加剧了投资的谨慎情绪。
坚守价值防御为主
市场并非完全没有机会,昨日普跌之时两市依然有318只股票逆市上涨。其中,新凤鸣、广州港、海康威视、格力电器和贵州茅台位居市值增幅榜前5位,4个交易日分别增加了254.41亿元、140.59亿元、125.56亿元、117.91亿元和92.33亿元。
“后续大盘可能再下一个台阶,但持续往下的空间也不大,大概率在3100-3200点箱体震荡。操作上,在市场没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时候,注意控制仓位,关注大蓝筹。尤其是茅台不断创新高,表明有基本面支持的股票还是避风港,医药、食品饮料、家电等行业的白马股,以及成长股业绩保持稳定增长、估值也不高的可以关注。”钱启敏表示。
清和泉资本策略师赵宇亮认为,近期市场扰动因素较多,市场情绪有所恶化,市场调整加剧,宜坚守价值防御。首先,国内经济数据高点已现,周期品面临压力。3月份的数据陆续公布,整体略强,但库存回补已进入尾声叠加国内需求仍处于下滑阶段,预计二季度经济将面临一定的下滑压力。其次,金融监管继续收紧,对利率上行存在担忧,一季度整体来看,银行仍处于加杠杆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央行调控节奏明显加快,近两周监管文件密集出台,均指向收紧同业套利和同业负债扩张,对市场整体影响偏负面。第三,监管层组合拳频出,为主题投资进行降温金融监管趋严是中长期的逻辑,市场情绪短期难以大幅提升。
“当前经济环境可类比2010年、2013年。特别是2013年,不管是GDP走势、CPI走势、货币政策方向、利率走势、地产调控、去杠杆节奏都非常的相似。参照2010年和2013年行业表现,一般消费类股票均获得较大的超额收益,其中代表行业有医药、白酒、商贸、消费电子等,对当下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赵宇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