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不够医生“累到不行”
一方面是孕产妇扎堆,产科一床难求;另一方面,是产科医护们已经“累到不行”。
记者走访发现,省人民医院、中山一院、省妇幼保健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产科医护们已经持续加班了大半年。“以前半天的普通门诊,现在都要做到下午近两点,专家门诊都是直落一天,医生们已经超负荷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产科副主任张睿告诉记者,该院往年产科并不太拥挤,如今,全科十几位医生根本不够,一些进修、规培的医生也开始帮忙了。
人手不够是多数产科爆满医院的现状。在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尽管今年已经新增了四名医生,加上规培的医生,但产科的工作量还是超负荷。温济英告诉记者,产科不到100名职工里,已经有15人怀孕,还有几个正在休产假,“现在病房里的医生如果没有手术,都要到门诊来帮忙了。”
大医院加快周转腾出病床
医院方面,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生育高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专门开设“助产士门诊”,主要为孕妇提供分娩的评估、咨询和宣教服务,同时,也会对孕妇的整体情况作出评估,这些工作提前在门诊完成,有助于减轻产房的工作压力。
东莞市各医院联手为危重症孕产妇以及新生儿构建急救网络,医疗保健机构一旦出现危重症产妇或新生儿,立即组织院内会诊抢救,并直接拨打急救网络管理中心(设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救治热线。由81名专家组成的市级专家组24小时待命,接受急救网络管理中心统一调度。
“有限的资源下,我们只能加快周转了。”温济英表示,如今,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对于自然分娩后恢复较好的产妇,24小时后将安排出院,而剖腹产的产妇恢复较好的,满三天也会出院,“当然,前提是保证安全。如果有特殊情况,一定会根据病情来决定。”
一直没有对产科建档作限制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如今也采取了加快周转的形式来“腾”出病床,“如果接下来人更多,可能会考虑有所限制了。”张睿说。
广东将推广孕产期保健分级诊疗,助产机构分为一、二、三级
三级助产机构只收“严重高危”
10月底,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县级医院新增产科床位8.9万张,力争“十三五”时期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
11月3日,记者从省卫计委独家了解到,为应对全面二孩生育高峰,广东已经在全省助产机构中实行产妇分娩信息登记、孕产妇死亡监测、出生缺陷监测,为资源调配和产科质量进行预警。目前,广州、深圳已经实现了孕产妇分级管理和救治,广州市通过微信平台每日发布床位信息,深圳市通过公众网每日发布产科床位动态情况,珠三角大部分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已实现产科门诊预约诊疗服务。
下一步,广东将推动各地政府更加关注产儿科建设和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针对紧缺地区,加强产儿科资源配置,同时对现有产科床位进行升级调整,增加重症救助资源配置。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产儿科建设的具体方案。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在各级助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建立有序的分级协作机制,提供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服务,并为高龄孕产妇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此外,大力推广孕产期保健服务分级诊疗。目前,省卫计委正在组织对助产机构的服务能力摸底,下一步将根据服务能力,将助产机构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助产机构接诊正常孕产妇,二级助产机构以接诊正常和一般高危孕产妇为主,三级助产机构以接诊严重高危孕产妇为主。全省计划在12月组织专题培训,推广孕产妇保健分级管理、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丰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