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3
商品价格战,恶性竞争牺牲品质
同样被诟病的还有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公布的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显示,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高达34.6%。抽检的商品涉及家电、数码、家具、服装、箱包、洗化等日常消费品,共计抽检商品503批次,其中4批次商品为“三无”产品,2批次商品经生产厂家确定为假冒商品。检出的172批次质量不合格商品中,内在质量不合格的约占93%。
互联网专家方兴东表示,从产业角度看,电商对产业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以次品挤压良品。在电商平台机制中,价格足够低就可以体现出竞争优势。假冒伪劣产品降低了成本自然成为竞争优势。“如果一个企业被其他优秀的企业打败了他无话可说,但总是被比他差的商品打败,挤压了正规企业,他自然不服气。多年来民间的对电商平台的怨恨主要来自这里。”
记者采访了广东、河北等地的多个淘宝商家,他们几乎都表示,由于行业竞争没有一个标准,产品价格一直往下降,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只得越做越便宜。
高额亏损的黄先生也说道:“如果是经营不善我当然要怪自身能力不足,但是输给了刷单和假冒伪劣的商家,我并不心服口服。”
专家表示,“双十一”模式的过度膨胀,会逐渐蚕食国内制造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多年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的创新和品质基础,让大量民营企业被无情地绑定在低价、低质的传统恶性价格战之中。
同样,电商平台对上下游的压榨也开始显现。一位快递公司管理人员抱怨,快递公司在“双十一”期间备人、备车、备场地,就了为确保全年业务量的峰值这几天不出问题。但当“双十一”过去业务量回归正常后,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凸显,行业在激烈竞争下又陷入无法自拔的“血泪价格战”。
近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及增长率
交易规模(亿元)
增长率
5091
7826
13110
18636
29087
38773
96.9%
67.5%
56.1%
42.2%
53.7%
33.3%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制表/黄文倩
套路4
平台权力膨胀,企业、消费者无力抗衡
省去多层流通环节,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商业成本——然而,与电商兴起时带来的红利相比,如今流量费用高昂、市场环境恶劣、违法宣传普遍等问题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正在向产业痼疾的方向演变。究竟是什么导致电商产业总是除不掉贴在自己身上的这几块“牛皮癣”?
在记者的调查中,平台压倒了品牌企业、消费者,在电商产业主体中“一家独大”,被视为根本原因所在。
从1999年的萌芽起步到2009年后的高速增长,我国电商发展渐渐由“百花齐放”的局面向“两强争霸”演变,“天猫+苏宁”与“京东+腾讯”构成了这两年“双十一”电商领域的基本格局,其他商家各自站队,呈现出“寡头”对抗的局面。
这样的垄断局面,导致电商的权力膨胀。有着巨大引流能力的电商,仅是其招商、优先审核顺序和展示位置选择的权力,往往就能决定在其平台经营商家的生死,如果缺乏外部监督机制,必然产生寻租空间。例如淘宝“小二”曾被曝光收受贿赂,京东也在日前实名公布了近期查处的员工违法违规行为,并移交司法机关严肃处理。
“任何一个‘小二’对企业影响的实权,要比行业协会的会长对企业影响大多了。业内流传着企业有两个最重要的外派机构,第一是‘驻京办’,第二就是‘驻杭办’。”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刷单和售假会增加交易额,电商平台是集中的受益者,因此,平台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解决,特别是在C2C平台中这个问题最为严重。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