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双十一”网购者心态变化几何?
购物体验提升,抢购热情降温
从最初单日单平台5000多万元销售额到总计900多亿元,从一家网站到全网狂欢,“双十一”的吸金能力不断刷新人们的认识,电商平台在购物体验上也作了很多努力。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到价格猫腻、“龟速”物流、售后服务滞后等因素影响,不少消费者对“双十一”的态度已日趋理性。
优惠
玩法多样化,规矩太复杂
“以往都是头一天晚上才行动,没想到今年提早了这么多。”上海市民王大鹏说,今年“双十一”商家比往年提早很多就下手,让他颇感意外。与往年单纯按时抢购不同,今年天猫等平台提前十余天就推出了预售,消费者支付订金后,只需要“双十一”当天支付尾款,相当于提前把商品抢到手里。
记者查询一些电商平台发现,除了预售吸引消费者外,一些平台这两年还推出了返现、折上折、整点秒杀等优惠。不过相比于之前单纯的半价销售,如今的优惠确实越来越复杂,消费者需要提前充值或者抢优惠券才能获得折扣。有消费者坦言,现在的玩法越来越复杂,为了一点优惠被平台玩得团团转,有些不值得。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电商平台提前下手,玩法越来越复杂,其实是为了把“双十一”的战线拉长,吸引更多忠实消费者,通过优惠券、红包、预付款等提前把消费者锁定。
购物
线上到线下,虚实相融合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知名品牌“双十一”线上线下同步互动近几年越来越频繁,一些服装、家居品牌甚至可以线上付钱线下取货,免去消费者等待快递的麻烦。
从第一年就开始参与“双十一”抢购的北京市民张涛告诉记者,线上线下互动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不仅不用等快递,还能在实体店中进行试穿试用,购买时心里更有底,而不是盲目消费。
除了实体商品,这两年越来越多虚拟商品加入“双十一”也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张涛告诉记者,“双十一”期间抢购机票、酒店价格非常实惠,去年抢到了日本往返机票只要1000元左右,而且一般机票都可以保留数月甚至一年,有出行计划时随时可以用,很方便。
收货
等待很漫长,商品不走心
“双十一”虽然带来了价格优惠,但糟糕的快递体验是购物狂欢难掩的痛点。有机构预测,今年“双十一”可能会产生十亿个快递,往年被纷纷吐槽的“龟速”快递会否变得更慢引起消费者担心。
北京市民柳小燕告诉记者,去年“双十一”抢购结束后,她进入了漫长的等待过程,不仅商家发货时间较以往延迟了很多,快递在路上也是一路辗转。“付完钱半个月才收到快递,当初抢购时的热情已经被消耗殆尽了。”
还有一些消费者表示,有商家看准了消费者抢购的热潮,“走量不走心”,甚至忽悠消费者。很多人表示,这几年对于“双十一”的热情其实没那么高了,一些商家先提价后打折,或者采取一些霸王条款限制退换货等让消费者很不舒服,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实体店加入到“双十一”购物热潮中,电商的“双十一”吸引力也在消减。(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