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在2月4日第16个“世界癌症日”来临之际,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今日在广州发布《以药物创新应对癌症的挑战》报告。报告揭示了全球及我国目前严峻的癌症形势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以及加强药物创新、提升药品可及性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疾病负担的多重积极意义。RDPAC执行委员会成员林泰慷博士呼吁,“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应携手努力,促进创新治疗方案的研发,同时积极改善患者可及性,加速推进实现中国癌症防治的目标!”
肠癌、食管癌人均就诊花费最贵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中国所有癌症的5年生存期在2015年预估为36.9%,而美国在2012年已达70%。
癌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最新的研究报告15显示,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在中国城市地区的人均就诊负担最重,大约为1万美元;肺癌和胃癌患者的负担次之,大约为9900美元左右;肝癌和乳腺癌的人均就诊支出相近,约为8500美元左右。
虽然癌症治疗花费巨大,但有些癌症的生存率却不尽人意。据估算2015年新发肺癌病例为73万多例,死亡病例为61万多。北京市最新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诊断为肺癌的病人五年生存率仅为14%。
20年死亡率降低23%,八成归功于新型疗法
根据GLOBOCAN 2012年的数据,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是发达国家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谱,而在我国则为肺癌和乳腺癌。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吴一龙教授指出:“以肺癌为例来看,短短这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已经让晚期患者从过去不到一年生存期,到现在我们有可能让患者活到四到五年左右,这种巨大的进步有赖于创新药物的出现。”
过去20年内癌症治疗有了显著的进展。百时美施贵宝中国研发部负责人阮卡淳博士表示:“据美国癌症协会2016年的数据显示,与死亡率高峰的90年代相比,目前的癌症死亡率已降低了23%,这其中83%都归功于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比如从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到最新的免疫肿瘤治疗、基因疗法等。”
加速创新药物上市 尽早助益癌症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数据库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12月,在中国进行的与癌症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约为19103个项目,与加拿大的项目数相近。而美国的临床试验项目数为10万多个,为中国的5倍。
更让人吃惊的是,根据IMS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2010年-2014年全球49个癌症新药中仅有6个在中国上市供患者使用。中国所有癌症的5年生存率在2015年预估为36.9%。相比美国2012年的数据70%,主要差距在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癌谱的不同。
吴一龙指出,“十年前,一个靶向药物上市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而最近的创新药上市大概仅需两到三年,未来的速度还会更快。但在中国,这个速度通常落后三到五年。近几年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果能够进一步加速,很多患者将从中获益。长远来看,在国家层面不断完善肿瘤防控和药物创新的顶层设计、加强基因测序的系统研究在应对癌症挑战方面至关重要,欧美国家在这个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希望在未来,癌症就像我们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可以把它变成一个跟我们人类相伴相随的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