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河道水污染巡查督查工作小组成员为河涌“找问题”。
新春走基层 岗位一线
临近春节的一月中旬,广州是一个阴雨天,在海珠区瑞宝涌边,3位年轻人沿着河涌边走边看,还不时拿出手机拍照……他们是广州河道水污染巡查督查工作小组的一员,每天负责为河涌“找问题”。
去年年初以来,水务部门在推进治水工程进度的同时,提出河道管理必须“控源动真格,管理上水平”。为此,2016年2月29日启动了全市河道水污染巡查及督查工作,覆盖全市1368条河涌。除了专业人员巡查以外,广州为河涌“找问题”还有多种“武器”——利用治水APP、“广州水务”微信公众号,发动市民对污染进行投诉;此外还在部分河涌设立视频监测系统,并探索使用无人机对河涌污染进行巡查。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杜娟、张露 通讯员赵雪峰
“武器”一:人工巡查 每天走5到8公里
河涌污染巡查并不是简单地在河涌两边走走看看,而是一项技术活。在瑞宝涌边,巡查小组就发现河涌旁有一个刚搭起的棚子,疑似大排档。巡查人员首先拿出手机进行拍照,并实时传送到水务部门的微信平台上。巡查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涌边的搭建物,我们需要预估其占地面积并调查其用途,通过微信平台上传后,后台就能很快看到,并将之转到区里去处理。有时遇到疑似的违建物,我们也要首先进行判断。”
巡查人员还告诉记者,需要巡查的是有关河涌的一切问题:保洁、水质、排污、垃圾、搭建物等。有时遇不明的污水流出,还需要进行取样,带回去给专业部门进行检测。而每天这样在全市各处河涌进行巡查,“平均每天走5到8公里吧,不能坐车或者骑自行车,都要靠走路,因为这样才能将河涌的问题仔细查看清楚。瑞宝涌两边算好走的,有些河涌走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武器”二: 微信APP 人人参与治水
仅依靠不到100人的巡查队伍,要覆盖全市1000多条河涌无疑是很困难的。为此,水务部门在去年也推出了“广州治水”APP和“广州水务”微信投诉系统,发现河涌污染问题,市民可以立即进行投诉,正所谓是开门治水、人人参与。
只要使用手机扫描或关注“广州水务”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直接在微信上进行投诉。负责微信投诉系统开发的广州市河涌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微信投诉平台自2016年11月启用以来,已受理市民投诉495条,成为广州开门治水以及河道污染源查控的重要抓手。
广州市河涌管理中心负责人还透露,凡在“广州水务”微信投诉系统上对广州市河道管理问题进行有效投诉的市民,一经核实,将由河涌中心工作人员在2日内及时向发起投诉的市民发放红包。
“武器”三: “天眼”+无人机 视频监控
此外,河涌巡查中也加入了不少科技力量。据悉,目前已在全市22条重点河涌设置62个视频监控点,搭建“天眼”有效提升了全市河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广州市河涌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天眼’分布在猎德涌、车陂涌、石井河等市内主要河涌周边。”
水务部门还探索使用“无人机”巡查河涌污染情况,海珠区住建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内已经在一些比较难进入的河涌开始使用无人机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