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江澜
每一年的清明节前后,广州正果万安园内的广东省红十字纪念园里,都会有人送上一束束鲜花,缅怀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者。自2008年5月建园至今,已有逾千名捐献者刻名入园。
2015年起,公民自愿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渠道。2016年,我国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人数达104538人,与2010年的1087人相比,增长近100倍。2016年,我国器官移植手术上升至15000余例,相比于2015年的10058例,增幅超50%。
广东省已经连续多年器官捐献例数在全国居首位。记者了解到,2014年,广东省器官捐献例数是268例,2015年是398例,2016年是513例,这样的增长速度令人为之动容。
广东捐献例数全国居首
2017年1月1日,由于意外导致颅脑损伤严重的苏伯,抢救无效,被诊断为脑死亡。在家人的共同商议下,这名65岁的云浮籍老人捐献出了肝、肾和眼角膜,让5名病人重获新生。苏伯也成了广东2017年首例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赠者。
调查显示,“不知道在哪登记或手续太繁琐”,登记渠道不畅、流程复杂等是导致登记人数少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赠近1万例,捐献大器官2.8万个。
另一方面,捐献渠道也日益打通。记者了解到,如今,“互联网+公益”也嵌入了器官移植事业中。目前,支付宝实名用户可以一键完成登记,整个过程只需要10秒。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登记成为了器官捐献志愿者。
广东省已经连续多年器官捐献例数在全国居首位,2016年达到513例。
当协调员也是在救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向我们咨询器官捐献事宜,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年轻人越来越多了。”陈伟健是中山三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一名协调员,学医出身的他2016年5月开始做器官捐献协调员。
器官捐献协调员,这是与公民自愿捐献器官同步发展的一种职业。2010年,我国设立首批协调员,他们负责向患者家属普及器官捐献理念,动员患者家属去世后把有用的器官捐献,拯救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最终协助完成捐献流程。
大多数时候,陈伟健的工作都忙碌而不易。就在清明假期前一晚,他还加班到深夜才回家。“我们面对的多数都是突发疾病的患者,家属往往是悲伤和无助的。”所以,大多数时候,协调员们可能一开口就会被拒绝,甚至遭遇情绪激动的家属的抗拒。但经过耐心、真诚而专业的协调后,越来越多的家属签下了器官捐赠知情同意书。
器官移植供求比1:30
和协调员们时常要面对器官捐献者及家属不同,中山三院肝移植病区主任易述红要面对的是生命亟待被延续的人——器官移植患者。
就在接受采访前一天,易述红就为一名患者做了肝移植手术。这台移植手术易述红团队做了6个多小时。目前患者恢复顺利。
可器官移植并不容易。从供体愿意捐献,到医生评估作出脑死亡或心死亡判断。通过红十字会、协调员和医护人员组成的人体器官获取小组把器官取下来,再经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分配后,交到移植科医生手中。“做一肝两肾的移植手术,前后至少有20名医护人员参与。”易述红说的只是一例器官移植手术的顺利流程,平均需要一周时间,如果供体病情无法评估,或者又有其他情况发生,时间可能更久。
等得到移植的都是幸运儿。易述红告诉记者,2016年,中山三院做了150例肝移植手术,例数位居国内前列,目前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候合适供体。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器官移植需求在20万个至30万个左右,但是每年只有1万多个器官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