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推出“一周恋爱体验”活动
本月初,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向社会推出了“一周恋爱体验”活动,共邀请100名单身男女与“匹配”的“模拟恋人”展开一周共168小时的恋爱历程。从高校“一周恋爱”到社会“一周恋爱”,“快餐式”的爱情如今风行于年轻单身男女中。“一周恋爱”能否成效?“匹配恋人”是否靠谱?年轻人恋爱到底怎么谈?记者深入体验营,探访168小时恋爱背后的秘密。
记者 李 静 通讯员 陈桂芳
50对恋人速配成功
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患有“单身病”的大龄青年不在少数。而每到“双11”,有关单身男女“脱单”的话题就风靡各社交网络。为了助力羊城青年早日脱单,本月初,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广州市青年婚恋服务促进会、广州市越秀区青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举办“一周恋爱体验”活动,并邀请100名20岁至45岁的单身青年免费参加,参加者将与主办方“匹配”的“模拟恋人”展开一周共168小时的恋爱历程,有缘分的可以继续发展,无感觉的则“和平分手”。
“消息一公布后,我们就收到了近400份申请单,最终只有50对恋人成功匹配。”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一周恋爱体验”活动全程免费,但不意味着报名毫无门槛,主办方会通过申请者提交的个人资料(年龄、学历、身高等)进行筛选。
“一周恋爱”有任务
记者了解到,不同于常规性相亲活动,此次活动全程在主办单位的红娘指导下进行。“情侣”们要在一周时间里进行多项活动,包括参加由资深情感导师主讲的有关社交礼仪、微信交流技巧、个人形象指导等的《打造完美相遇第一课》,与“情侣”一同观赏一部电影,在线上共同完成由主办单位发放的各类“恋爱任务卡”,最后参加“双11”当天举办的“毕业典礼”。
“经过交往,情侣若觉得可以继续牵手,会收到主办单位赠送的幸福护航大礼包;若觉得无缘,则可以在毕业典礼上向对方送上自己的分手礼物。”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模拟恋人”迅速进入状态,每对恋人的专属红娘还会分别向男女双方传递不同的恋爱任务,如“互道早晚安”“找到对方优点”“进行10分钟视频通话”“分享观影心得”等。
“模拟恋人”好相处吗?“聊天还是会有点尴尬,只能慢慢克服。”有参与者告诉记者,不同于“真正恋人”的无话不谈,“模拟恋人”实则有话题禁区,“比如时事政治话题、价值观等就挺敏感的,我们只能谈些无关痛痒的生活话题,有点无聊。”
“快餐爱情”难成行
记者搜索发现,“一周恋爱”活动其实并非新鲜事。今年10月,广东就有不少高校在社交平台推出了“一周恋爱”活动,活动内容与形式与此次青宫推出的内容并无差异。而校园内过半“临时恋人”中途放弃的数据也让不少人开始质疑“一周恋爱”的成效。
有参与者向记者表示,没见面之前,感觉对方还不错;但见面第一分钟后,就知道没戏了。“虽然没谈过恋爱,但‘模拟恋人’烟不离身、不注重着装的形象让让我不得不中途选择‘分手’。”
“168小时的恋爱体验,只是让恋人学会相处沟通之道,并不能为每个人解决单身难题。”青宫婚恋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每个人对心仪对象的要求不一,婚恋机构只能通过更加灵活的婚恋方式以及合乎情理的沟通渠道帮助青年拓展交友平台,“但事实上,简单的相处并不会带来亲密关系的迅速建立,爱情需要真诚,婚姻的选择其实也是一种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