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再获新进展:“牵手”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深圳校区
金羊网记者 沈婷婷
深圳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再获新进展。上周末,深圳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共同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从清华、北大、哈工大等纷纷落户,再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莫斯科大学、墨尔本大学先后来袭,如今又“牵手”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内外名校被不断“拉拢”,“深圳速度”正在被注入新内涵,深圳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人才扩张的“棋”呢?
过去,深圳高等教育被视为一块短板。这次深圳集中发力,首次针对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制定出台文件,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决心可见一斑。《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新建10所左右高校,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力争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据统计,目前深圳有高校11所,其中全日制高校10所,全日制在校生9.05万人,专任教师499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0.9%,全职院士10名。虽然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正在加速,但深圳市教育局也多次指出,当前的高等教育规模、水平,与城市发展定位还不能相互匹配。为此,《意见》对未来10年深圳的高校规模、学科设置、层次结构等,作出了整体布局。
《意见》提出,到2020年,高校达到18所左右,在校生达到20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研究生比例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高校达到20所左右,在校生达到25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0万人,研究生规模约4万人。
《意见》不仅强调要“扩规模”,还要“提质量”。到2020年,5-6所高校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力争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的学科达到25个以上,进入世界E 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15个以上。到2025年,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世界E SI排名前1%的学科,分别达到50个和30个以上。
此外,深圳发展高等教育还注重“国际化”。《意见》提到,到2020年,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集聚区,高校境外交换生和留学生规模达到在校生人数的5%以上,具有留学、境外培训和访学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服务深圳战略发展需求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25年,高校具有留学、境外培训和访学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于是,深圳高校引进开启了“深圳速度”:除了目前已有的高校,在建的有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4所高校;此外还与6所国内名校洽谈建设深圳校区,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与国际一流高校合作,共建10所特色学院。
链接
每年投入44亿元 让人才无后顾之忧
为了保障深圳对于高等教育的良好落实,深圳还将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深圳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保障高等教育土地供给,鼓励原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公开出让、城市更新等方式优先发展高等教育,鼓励旧工业区厂房更改功能用于开办特色学院。高校杰出人才和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按规定享受深圳人才安居政策,大力推进高校人才住房建设,向高校高层次人才发放“鹏城优才卡”,凭卡提供入户、医疗、社保、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出入境绿色通道等服务。完善以日常办学经费和专项建设经费为主的高校经常性投入机制,合作共建的深圳校区、特色学院,按照合作协议给予生均经费补贴和专项经费补贴。
据相关规划,未来以高等院校为依托,深圳还将引进50个以上高层次创新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其中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达到300名以上。
除了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力,在吸引、引进和留住人才上,深圳也没少下工夫。
今年3月,《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称《若干措施》)出台,一次性提出20个方面81条178个政策点。《若干措施》实施后,每年仅市级财政的投入就达44亿元。此前,深圳还斥资1000亿元,组建人才安居集团,并下决心在“十三五”期间,要提供至少30万套人才安居房,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
目前已建成高校
深圳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等)
正在筹建或者洽谈的高校
中山大学·深圳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暂名)
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暂名)
国际设计学院
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
南理工大学—罗格斯大学创新学院(深圳)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