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自贸区蕉门河中心区 记者 黄巍俊 摄
金羊网讯记者 马汉青 “先行先试”构建改革开放创新高地,对标全球最高标准,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最大程度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和自由流动……广东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羊城晚报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广东自贸区建设成效正不断显现,提供了一批亮眼的自贸试验区“广东经验”,正在发力支撑和引领全省新一轮对外开放。
A
积极探索现代化治理新模式
两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制度创新高地和开放型经济新体系风险压力测试区的功能,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率先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开创性、先导性和示范性改革创新经验。
在率先建立政府职能市场化运作机制方面,广东自贸区创新行政管理架构,组建全国首个以法定机构模式主导区域开发治理的政府机构,并以人大立法形式确定机构行政管理地位。拓展区域管理权限,试点在非金融产业项目上行使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管理权限,承担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综合协调等职责,承接省、市下放的涉及经济、城市建设等行政管理权限。
在率先构建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方面,制定出台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设立片区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涉及市容环境、城乡规划、城市绿化、燃气、供水、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文体旅游、交通管理等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创新“大综合、大物业、大法治、大数据”的执法模式,形成权责清晰、责任到位、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联合监管机制。
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率先建成“一企一网”。至去年底,各片区16.4%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审批、13.4%以上改为备案制、41.8%以上实行告知承诺制、28.4%以上加强准入监管。
B
构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新体系
构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新体系,进一步营造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广东自贸区全力“先行先试”。
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广东自贸区加快推进。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90%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实现备案管理。推动商事登记服务“走出去”,率先在墨西哥、香港、澳门等境外投资合作热点地区建立服务网点,提供投资咨询和商事登记等服务。
以智能化通关为支撑的贸易便利化模式,目前在加快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上线运行,免除报关环节费用,边检、海事、港务申报业务全部通过“单一窗口”申报。推广跨境快速通关叠加“安全智能锁”和“智能化卡口”模式,实现货物智能控制、车到起闸、即到即放,入区货物通关时间缩减近2小时,节约货运成本超过10%。
以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为目标的金融服务体系,在加快完善。推动跨境金融服务政策落地,支持推动前海蛇口片区制定发布21个金融创新案例,其中14项全国首创。
以信用约束为手段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也在广东自贸区加快建立健全。推出全国首份“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将1807种违法经营行为按国民经济96个类别及15个市场主体类型进行分类,主动为企业“划红线标雷区”。
C
打造服务国家重要战略新支点
两年来,广东自贸区还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强化战略支点功能。
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方面,广东自贸区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自贸园区和产业园的交流合作,出台《广东自贸试验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贸园区交流合作方案》。积极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在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方面,广东自贸区分别与港澳签署粤港、粤澳共同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专责小组合作协议,成立加快推进澳门投资项目建设专项小组。打造深港基金小镇,建设联系海外主要金融中心及国内主要金融小镇的中心枢纽。粤澳合作产业园建设提速,到去年底,全面启动12个项目建设,并加快推动50个新项目入驻,总投资额达610.5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