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记者 丰西西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作出了“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其中,“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是广东发展的奋斗目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未来五年,是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建设卫生强省,打造健康广东”已上升至全省发展战略。今年3月29日召开的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广东正式全面启动全省综合医改,计划用三年时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500亿元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支持;今年7月前,全省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严查“大处方、大检查”行为,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构建卫生强省政策体系
全面推进健康广东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要,也是广东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尽管近几年广东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不错成效,可医疗卫生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投入相对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都是广东面临的问题和短板。
2016年,《广东省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2016—2018年)》《广东省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2016—2018年)》相继出台,与“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战略一起,构建了“1+2+N”的卫生强省政策体系,勾画了健康广东建设的长远蓝图。
强基层、补短板,被写入了2017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省的卫生与健康大会,更是将“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补短板的任务”明确了下来。
“500亿强基层”解决看病难
对于医改,老百姓经常吐槽“看病难”——“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尴尬要解决,就一定要精准施策。首要任务就是强基层。
今年1月,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首场记者会上,省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在回答羊城晚报记者提问时就透露,今年起至2019年,广东各级财政将投入500亿元专项用于加强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今年启动的综合医改中,500亿元强基层也是重要任务。这500亿元中,新增安排380亿元,支持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共18个项目建设。同时还将集中资源重点支持建设45家县级综合性医院,加快普通乡镇卫生院规范化改造,确保粤东西北常住人口40万以上的县(市、区)均有2家以上县级综合性医院。
硬件设施改善还不够,基层医疗机构“软实力”的提升也不容忽视。新增医疗资源将重点下沉基层,同时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与此同时,加大财政力度,对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待遇和补贴,比如,基层全科医生岗位每年补贴6万元,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每年每村2万元等等,吸引更多优质医疗人才到广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此外,到2020年,全省家庭医生签约将扩大至全部人群。可以说,首诊在基层,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县,急慢分治将成为未来广东人看病的大趋势。
药品“零加成”解决看病贵
“看病贵”也是老百姓的“槽点”,广东也开始“对症下药”。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今年7月前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加成,这也意味着,今后医院按进货价卖药。
带来的将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从2016年12月开始,在全市公立医院试点取消药品加成的中山,人们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勇说,有些慢性病患者,如果以前开一个月的药需要1000元,现在只要800多元。
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取消药品加成后,尽管具体惠及每一个患者存在差异,但患者总是得到实惠的。一般来说,对药物依赖性较强的门诊病人,医药费用会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对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劳务要求较高、药物依赖性不强的住院手术病人,医药费用可能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医药费用水平会趋于合理。
此外,广东还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并明确目标。力争2018年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不超过9%,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费用增长率、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不超过9%;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费用增长率、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不超过7%;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27%以下。